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麥磬麩濃濃古早味點心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湖報導。
點閱率:439
字型大小:

懷念古早味!民眾找出當年的石磨、大笳犁、連耞等農具,經過層層曝曬、過濾處理,自製「麥磬麩」當點心(類似現今「小麥麩」食品),街坊鄰居共享,並郵寄台灣給下一代品嚐,傳承古早味。

金門早期生活困苦,民眾沒錢買米。一般大多種植地瓜、小麥、花生等經濟作物自食或著為販賣維生。

民眾(圖中)說,花生去殼後可以換錢;地瓜可以煮稀飯、加工製成地瓜粉等送禮自用或販售;另外也種植小麥作物,採收後換米等糧食飽肚。

而當時沒有現今的甜品、零食,最常見的就「麥磬麩」,以小麥經過層層處理、過濾磨製而成粉,以水混合捏製而成。伴隨著時間的變遷,生活條件的改善,「麥磬麩」漸漸的成為回憶,甚至知道記得如何製作者也愈來愈少了。

民眾也說,懷念起古早味!只能透過有限的記憶,邀三五鄰居找出當年的石磨、大笳犁、連耞等農具從無到有,製作記憶中的點心來回味。

其製作過程,從撿拾農家收割過,品質較差的小麥;用連耞敲打脫粒,以大麵篩將雜質過濾掉;然後曝曬兩天,讓小麥脫水、成酥脆狀;緊接乾炒炒熟,最後以石磨磨成粉,要食用時,以煮沸開水加糖混合,製成糰狀的「麥磬麩」。

民眾也表示,早期想吃到肚子裡的每一粒米都要動手作,現在生活環境改善了,想吃到「麥磬麩」卻很難,所幸鄰居大家分工,還能湊齊需要的工具,也還記得如何製作。過程耗時耗力,但是卻令人懷念,也憶起當年農家樂的景象,日子雖然苦,但很滿足。有人也寄到台灣給下一輩品嚐,傳承「麥磬麩」的味道。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