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島嶼觀察站》從法國總統大選看國民黨的路線之爭

發布日期:
記者: 傅崑成報導。
點閱率:954

國民黨高層最近有一股力量,要求修改黨綱,將「中華民國」和「臺灣」劃上等號。這樣看似有著高度理想性的「違憲」主張,凸現了國民黨虛幻、空洞的一面;能不能獲得臺灣選民的多數認同,還很難講。但是,觀察本月6日剛剛結束的法國總統大選,似乎頗能獲得一些啟示。

法國的民主政治絕非完美無缺;但是,似乎比臺灣的民主政治成熟許多。這一點,大概沒有人會否認。

當保守派的薩科奇和自由開明的社會黨女性候選人蘿亞爾,在進行第二輪投票前夕的最後一場電視辯論時,筆者正好應邀在歐洲主持一場國際海洋法研討會,因而得以從CNN的電視現場英譯轉播中,印證了法國友人口中的評語:前者保守而理性、後者自由而理想。但是,從政見的內容來看,毫無疑問地,薩科奇是非常務實、具體的;而蘿亞爾就顯得虛幻、空洞。

儘管自由派的蘿亞爾選民結構中,似乎擁有較多年輕人的選票;但是,法國超過百分之53的選民並沒有把「年輕」當作「正確」;還是穩健地選擇了薩科奇的保守。支持蘿亞爾的百分之37,還是第一輪投票時的同一批人,毫無增加。

成熟的法蘭西選民造就了薩科奇的勝選。讓這一場四十年來投票率最高的法國總統大選,成為各國矚目的焦點。美國總統、英國首相、中國國家主席,這些保守陣營中的大國領袖,紛紛表示祝賀。一時之間,保守的力量似乎已經隱隱然成為今日世界的主流力量。

坦白地說,這一次的法國總統大選,之所以受到不尋常地廣泛注意,引動了全球法國人民在國內和海外的積極投票,除了法國本身的國內政治經濟問題嚴重之外,還有兩個很草根的理由,那就是(一)這是第一次有女性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二)兩大陣營的候選人都是俊男美女。薩科奇的英俊挺拔和蘿亞爾的迷人氣質,的確都具備了好萊塢明星的水準;往辯論臺上一坐,就是一場很有看頭的政治大秀。

但是,法國的選民並非如此「表皮淺薄」,只看臉皮的美貌,不看腦袋的內涵。他們還是在各種場合中,不斷辯論著兩人的政見與論證內容。

筆者認為,薩科奇的最終勝選,得自兩方面的政見:

第一,面對蘿亞爾「衝衝衝」的社會理想,薩科奇很堅定的表示:「別衝動!要當總統的人,必須冷靜面對現實。」而他反覆強調:「我相信工作。唯有認真工作的人才應該獲得更多的收入!」換言之,蘿亞爾用「社會福利」賺取選票的做法,被薩科奇明明白白地揚棄了;而法國選民並沒有因此被對手牽走。

第二,面對蘿亞爾處處討好選民的策略,本身是匈牙利少數族裔的薩科奇很堅定地用理性的「國家認同」立場,化解了蘿亞爾的挑戰。事實上,薩科奇的保守立場很清楚。

他說:「對法國這個大家庭來說,我們希望每個人的加入,都能讓她變得更豐盛。:::法國也從未刻意要隱藏自己歷史的發展,我們從來就不是由單一家族、民族或種族組成,而是由志願選擇共同生活的一群人組成。:::我希望跟諸位共有的法國,不是被囚禁在過去歷史、傳統中的法國,而是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每個人都能發揮貢獻的法國。」

希望國民黨高層,尤其是外省籍的馬英九,聽見了薩科奇的言論,堅定地走出自己的保守、優美的道路;不要陷入人云亦云的簡單邏輯陷阱之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