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浯斌:四月十二可擴大舉行
浯島城隍廟四月十二的遶境活動,有踩路、踩街的不同。踩路也有大利年與非大利年之分。遶行十三鄉的踩路活動,自民國三十八年就中斷。十三鄉的踩路不易恢復,但管理委員會主委周浯斌希望未來可以擴大為金城鎮與各鄉鎮輪流合辦,讓踩路活動由金城擴大到其他鄉鎮。
周浯斌表示,民國三十八以前,城隍廟的踩路活動若踫到閏年,要一連舉辦三天。第一天的行程依序是:賢厝、后豐港、水頭、金門城、古崗、官路邊、古坵然後回金城。
第二天的行程依序是: 榜林、盤山、湖尾、西埔頭、湖下(起迄點都是城隍廟)。第三天的行程才是每年農曆四月十二的行程。四月十二的行程,依執年境的不同,路線有異。今年的路線依序是:「電燈頭」(小地名,在7-11後)、外武廟、莒光路、中興路、中正國小、金門縣政府、北鎮廟、珠浦北路、文厝埕、昭德宮(金門縣商會)、模範街、代天府、莒光路、靈濟古寺(觀音亭)、土地公廟、灰埕(水門厲王爺)、嶽帝爺宮(五嶽大帝)、菜巿場、民權路、許氏宗祠(許祖厝)、南門天后宮、網寮(禹帝廟),然後回到終點(城隍廟)。
周浯斌表示,為了配合觀光,今年的系列活動有踩街、踩路。嚴格說來,踩路有保境安民的用意,是宗教儀式,有嚴肅的意義;踩街是表演和娛樂性質,兩者並不盡相同。
他表示,戰地政務時期,所有宗教活動一律被迫停止,直到胡璉將軍主持金門軍政時,才改為申請制。十三鄉的踩路活動,過去是因為步行,所以要走三天;如今若改用車輪,也用不了三天。他希望未來的城隍遷治紀念活動,可以分別與金湖、金寧、金沙、烈嶼輪流合辦。四月十一日,請城隍爺到輪執的鄉鎮去巡安遶境,讓各地都有參與感,才不會被認為「治權」不及於其他鄉鎮。
周浯斌表示,城隍是一縣的信仰,如果要配合觀光,系列活動就要延長時間,擴大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