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踢斗許願傳承金門文運
明、清兩代金門文風鼎盛,共得進士三十一人、舉人一百一十二人,而位於金城鎮城區的清代古蹟奎閣,奉祀魁星爺,曾是士子祈求金榜題名的地方,本縣文化局首度於縣定古蹟奎閣舉辦的「魁星踢斗試試順利」祈福許願活動,將於明(八)日上午八時三十分起展開,希望能形塑本縣祭拜魁星爺特有之文化意涵,及倡導縣民傳承先賢讀書求取功名之遺風,進而帶動民眾讀書之氛圍,祈求魁星賜予智慧,考運順利,並為古蹟活化利用樹立優良的典範。
文化局指出,奎閣又稱魁星樓,清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年,由仕紳林斐章捐銀千圓所建,位於後浦城南,奎閣祭祀魁星北斗,科舉時代受到文人的崇敬,奎閣建築型制有別於宗祠、家廟、奎閣為六角形重檐攢尖屋頂的樓閣式建築,樓高二層,頂上置有泥塑葫蘆裝飾,象徵福氣好運。
奎閣主要建材為紅磚、石材及木料,外觀漆以珠紅,玄黑兩色,莊嚴典雅。藻井為蜘蛛結網,頂新彩繪則採按金箔龍飾及收頭頂心栱尖,成為室內空間的視覺焦點。奎閣不僅是信仰的神聖空間更是金門文風鼎盛的象徵。
文化局長李錫隆表示,奎閣現列為縣定古蹟,期間曾於民國四十四年與五十二年、七十五年重修,縣府為妥善保存資產,延續古蹟之生命,於八十九年再度斥資新台幣四百二十一萬餘元修復,工程並於九十一年五月一日竣工。
李錫隆指出,中國自古文人所奉祀的神祇為文昌帝君或魁星,奎閣所供奉的魁星造型十分特殊,單足踩在鱉魚之上,另一腳揚起踢斗,左手持墨、右手揚起掌筆,整體造型反映出文教的密切關係,成為保佑應試及第的神祇。
每逢暑期考季將近,魁星一直以來都是廣大莘莘學子及考生考試前夕必拜的神明,神案前擺滿了各式各樣准考證或學生證,以祈求各種大小考試均能安然過關;而信眾在考試完也會前往「還願」,神案前堆滿花籃、水果物品,以酬謝神明保佑。
「魁星踢斗、事事順利」祈福慶典活動,將於八日上午八時三十分在奎閣舉行,由縣長李炷烽主持,主辦單位並贈送到場參與的學生或考生祈福牌(木質)或魁星筆(魁星賜筆、金榜題名),由李炷烽縣長於祭典中主持過爐儀式加持,發送參與人員(以學生及考生為優先,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將心願寫至祈福牌上,由主持人帶領祈福許願後懸掛魁星樓右側祈福架上,典禮完後學生或考生憑學生證或准考證兌換「粽子」一個,以祈求魁星爺保佑,金榜題名,試試順利、心想事成、平安如意:::。
李錫隆指出,這項發揚金門魁星文化的祈福活動,開放時間為八日起至十九日止每天上午八時三十分至十二時,下午一時三十分至五時三十分,文化局並派有解說員在現場為祈福民眾服務解說。
他也希望藉此項活動發揚本縣特有之魁星祈福文化,上應天象、下開文運、振起斯文帶動本縣學子及一般民眾讀書求取功名之氛圍,祈求魁星賜予智慧,考運順利,同時彰顯先賢林斐章輸資反哺鄉梓之風範同時讓古蹟活化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