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學習做點心外配很開心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縣府報導。
點閱率:532
學習做點心外配很開心

學習做點心外配很開心

做點心,最開心!

由內政部、金門縣政府指導,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主辦、金門縣婦女權益促進會協辦的「九十六年度外籍配偶各類點心種子培訓班」,刻正於金門縣社會福利館技藝教室展開研習。

是項培訓班訓練日期自六至十七日,為期二週,邀請林紅緞、林珍華、邵國森擔任教師,傳授傳統禮餅、金門傳統點心等,吸引地區許多新移民(外籍配偶)報名參加。

這些來自大陸東南西北、世界各國的金門媳婦,雖然做出的點心口味各異,但卻同樣開心。

許多參與的外籍配偶透露,參加點心班、與眾家姐妹相聚,是最期盼、快樂的時光,有人表示,離鄉背井、剛嫁來金門時,真的很不習慣,又沒有人可以談心解愁,這樣的聚會,剛好提供她們一個紓憂解悶的機會,而透過同是他鄉新嫁娘的身分,更可以拉近彼此距離。

一邊做點心,一邊交換內心的委屈,這些外籍配偶重新獲得再出發的支持力量。有人抱怨,同是金門媳婦,為何大陸新娘要等八年才能拿到身分證?而越南、印尼等外國新娘卻只要三、四年?來自大陸的她們不解,不是都是炎黃子孫嗎?為何沒有優待,反而更嚴苛、更不公平?

有人則對於「大陸妹」的稱呼,相當反感,認為有一點歧視意味;有的則認為老被叫「大陸新娘」不習慣,「都已經結婚好幾年,還叫新娘」。

也有人對於部份嫁給地區殘障人士,後來卻逃跑的外籍配偶叫屈,「他們都是社會的弱勢,社會應該優先協助他們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一位外籍新娘表示,部分嫁給殘障人士的外籍新娘,一家生活相當辛苦,如果政府沒有主動伸出援手,協助男方或女方找到一份足以維持家計的工作,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原本就不是很穩固的婚姻關係,真的很容易生變,婚姻一生變,小孩子就容易學壞,成為社會負擔,如果社會優先協助他們找到工作,有了經濟收入,就可大大改觀夫妻關係。

有大陸新娘插嘴抱怨,在大陸,社會對於殘障人士及家屬、子女,都會給予各種優待,搭車不用錢,也會給予尊重,優先幫他們找工作,這樣婚姻就不易生變,值得金門參考。

有的人坦言在大陸時,生活很好,嫁來金門後,不但不適應,也不幸福,不過,既然嫁作人妻,她會認命;有的抱怨旁人看她們,都帶有異樣眼光,認為她們是買來的,當她們是生產工具;但也有人表示,夫家、婆婆都對她很好,讓她很感恩。

同樣的點心,不同的口味;同樣是金門媳婦,卻有各異的人生遭遇。

外籍配偶仔細聆聽老師們的教導及提醒,和麵、醒麵、包餡、油炸,專心一致,樣樣不馬虎,把握這短短的時光,完全屬於她們自己的時光,因為,每個外籍新娘們都知道,下課後,又得孤獨地、堅強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功課。

談起舉辦是項訓練研習活動目的,社會局表示,受社會變遷因素影響,人口外流,地區男子娶妻不易,導致異國婚配有增無減,外籍與大陸配偶逐年增加,根據統計,金門現有外籍配偶已逾一千四百人。這些離鄉背井的「外籍與大陸配偶」入境後,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語言障礙及文化背景差異所造成的生活適應問題,嚴重者影響家庭婚姻的和諧,甚至導致婚姻暴力,更衍生新生代子女的教育問題。

外籍母親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受限、又居住邊陲、家庭多半貧窮,父親職業以從事勞力工作者居多,或是殘障、年紀大,甚至長期失業,處於語言不利、文化不利、經濟不利的環境中。

而這群來自大陸及東南亞地區的外籍配偶,因語言、文化、風俗習慣與夫家的差異,加上嫁到夫家後舉目無親,缺乏關懷,常導致婚姻失敗、或遭受夫家差別對待。社會局強調,地區的外籍新娘日益增加,未來的新金門之子也將會越來越多,因此,鄉親要有「幫助外籍配偶就是幫助下一代」的前瞻理念。

有鑑於此,特別委託金門縣婦女權益促進會,開辦各類點心種子培訓班,招生對象為大陸及外籍配偶,希望能幫助外籍配偶學習一技之長,讓學員從基本烹煮開始學習,進而認識中國菜,並鼓勵參加中餐丙級技術認證考試,增加專長能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