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槁樹蝶戀花五虎山極目繽紛

潺槁樹蝶戀花五虎山極目繽紛
潺槁樹、花弄蝶,一樹花,一樹蝶!在梅雨季中,五虎山上的潺槁樹開花了(見圖,張建騰攝)。滿樹黃花,滿樹蝴蝶;蝶在弄花,花亦弄蝶,滿目繽紛!
潺槁樹可以說是金門之光,學者專家認為它是一種值得向臺灣地區推廣的樹種。它是一種常綠的中型或大型喬木,分布在金門各種環境當中,可耐強風,耐貧瘠,幼苗可在林蔭下存活生長。
專家學者在介紹潺槁樹時,會強調它是黃邊鳳蝶的幼蟲食草。卓環國小的校園生態網對黃邊鳳蝶有簡要的介紹,內容說:黃邊鳳蝶不產於台灣,為金門特殊的蝶種。金門社區大學的講師陳西村很早以前就經常這麼說。金門國家公園的解說人員蔡秀竹曾由田園調查人員口中得知,黃邊鳳蝶會選潺槁樹花心產卵。
五虎上的潺槁樹,目前正值花季。花是黃色的,呈繖形花序,個別的小花看起來並不起眼,但黃澄澄的一片,很起來就比較起眼,尤其是當它們吸引大批的蝶類來此採蜜時,景象就更加鮮活了起來。
這段時間,採蜜大隊並不是黃邊鳳蝶,似乎是「花弄蝶」中的白弄蝶斐豹蛺蝶等其它蝶類。有些文獻記載,潺槁樹是斑鳳蝶、青鳳蝶幼蟲的食物。另有人在曾在潺槁樹上看過白帶螯蛺蝶。
根據金門國家公園委託中華民國國家公園所做的研究,五虎山山頂樣區的潺槁樹存活率可達百分之一百一十四;山頂往山后樣區的存活率可達百分之五十;北嶽廟樣區的存活率可達百分之八十三(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到十一月的調查)。(參與研究的人有陳永修、游漢明、張乃航、許原瑞等。)
研究團隊在研究結果中提供了潺槁樹栽培利用的方法,他們建議要在全陽之下育苗,以便得到優良的苗木。如果要生產二到三公尺的較大型綠化資材,就要使用容器育苗的方式。
潺槁樹的果實會在九到十月分成熟。果實的成熟期具有一致性,容易被鳥獸吃食,因此必須在果實剛轉為黑色時採收,然後置於溫室中噴水,待果肉轉軟時再進行清洗。由於果實的油分高,必須清洗乾淨,否則在播種時,就容易發霉死亡。
金門社區大學的講師陳西村在介紹這種植物時,常會告訴人們,潺槁樹在金門又稱「姑婆樹」;它可以在林蔭之下默默成長,直到蔚然成林才被人發現。鳥類中,常為潺槁樹播種的是「白頭翁」。
田浦城南邊的樹叢,去年曾經用怪手挖除雜樹和雜草,陳西村認為,如果要更新樹種,潺槁樹是很好的選擇─連樹都不必歌,只要把潺槁樹的種子灑下,日後就能取而代之。它能耐陰、耐旱、耐寒、耐鹽、抗風,一點點土就可以存活。金門過去以人工造林有成,但潺槁樹卻不靠人工,完全是自我復育成功。
高雄鳥會的網站中,介紹台灣有薑子屬的樹木共十六種,但以金門的潺槁樹及蘭嶼木薑子兩種地區性植物最為特別。
一周前,五虎山頂的潺槁樹開滿了花;一周後,同一株樹的花已經謝了大半。不過,由北嶽廟上山,由手臂陵園上山,仍有花開正盛的潺槁樹,而且還是有許許多多的蝴蝶,包括花弄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