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意象景觀地標傳統建築理念入選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縣府報導。
點閱率:1,529
字型大小:
金門意象景觀地標傳統建築理念入選

金門意象景觀地標傳統建築理念入選

金門縣政府計畫於機場入口處設迎賓廣場空間,形塑獨具金門特色的意象景觀地標,特別於日前將規劃的三方案內容上網並辦理票選活動,票選結果業已產生,由規劃方案二─金門「傳統閩南建築」脫穎而出,現正進行細部設計,廠商預計於七月三十日提送細部設計成果,隨後將辦理工程招標。

縣府表示,金門開放觀光及小三通後,尚義機場成為所有觀光客主要進出門戶,因此,決定在機場入口處設迎賓廣場空間,以強化觀光客對金門的第一印象,並兼具提供民眾休憩遊覽的活動區域,縣府特別提出三設計方案,由民眾上網投票(網址為http://www.kinmen.gov.tw),該投票業於五月二十三日截止。縣府提供的三方案設計,包括:

方案一:廣場功能以提供使用者親近、停留之靜態觀賞空間為主。設計以金門「歷史淵源」角度切入,企圖以金字塔造型構造物將金門數百年來的歷史發展完整串連、演繹及轉化;地景以高粱小麥田刻畫成麥穗形狀,呼應高粱、小麥是撐起金門經濟的重要基礎;核心廣場高自路面抬高三公尺,主體構造物分為三層,每層高三點六公尺,全高約十點八公尺。

方案二:廣場功能為提供使用者親近及短暫停留之靜態觀賞空間。以金門「傳統閩南建築」為設計理念基礎,將傳統「山牆」與「燕尾」造型轉化為主要設計元素,塑造成為金門的門戶意象;地景配置以金門主要經濟作物高粱結穗之造型意象;主題構造物全寬為三十三公尺,高度自四公尺 逐層提高,最高層為十七公尺。

方案三:廣場可供使用者親近、停留並從事動態或靜態活動。以金門「戰地記憶」角度切入,並從中擷取砲彈作為設計表現元素,藉適度的演繹及轉化呈現金門嶄新風華;地景以草地與水池等元素藉簡單幾何圖像構成金門意象,並以花崗岩為主要鋪面材料;主體構造物立面全高為十三點五公尺,配置在廣場北側中央。經過網路民調,統計結果,網路民調統計份數共六百五十份,其中,規劃方案二─金門「傳統閩南建築」,共獲得百分之五十的網友支持;規劃方案一-金門「歷史淵源」,獲百分之十五的支持比例;規劃方案三─金門「戰地記憶」,則獲百分之三十五的支持率。

縣府工務局說明,機場入口處迎賓廣場空間的金門意象景觀地標,未來將依規劃方案二施工,目前之執行狀況為細部設計階段,是項方案係由城拓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設計,廠商預計於今年七月三十日提送細部設計成果,規劃設計完成後,將另外辦理工程招標。

工務局說明指出,有關方案二規劃構想,係以「金門傳統閩南建築」為設計理念基礎,將傳統的「山牆」與「燕尾」轉化為設計元素,塑造成為金門門戶的意象。主要的設計概念包括:

一、迎賓意象:以傳統閩南建築屋頂之造型為基礎,利用成對之燕尾塑造強烈迎賓意象。

二、基本組成:以鏤空之屋架型式,增加整體空間之穿透感,並可配合道路節點圓環之特性,以創造多視角、移動性之步移景異景觀空間。

三、主景構成:藉五組成對鏤空屋架,以由外而內之方式描述金門之歷史發展,分別代表人文薈萃、僑民故鄉、烽火淬煉及璀璨風華。再者,可分別代表金門五鄉鎮。

四、正立面造型:將傳統屋頂之正脊曲線加以調整,由向外延伸之線段代表金門僑鄉文化源遠流長,並將廣大僑民之支持與向心力匯集凝聚,轉化為向上發展之推力,藉由向上延伸之線段塑造出金門向上發展、展現一飛沖天之氣象。

五、側立面造型:則採傳統之山牆造型,同時與立面之曲線意涵相互配合,亦可與金門縣徽呼應。

在平面設計、平面配置方面,以金門主要經濟作物高粱結穗之造型意象,配合中央穿越廊道,提供解說、展示機能。

關於平面尺寸方面,平面寬度部分,全寬為三十三公尺,各構架間距自三點五公尺遞減至一點七五公尺;中央構架縱深為三十公尺,並由內自外遞減至最外構架之縱深為十二點九五公尺。

至於立面設計方面,主題構造物全寬為三十三公尺;主題構造物高度自四公尺逐層提高,最高層為十七公尺。有關材質規劃方面,主體構造物為RC構造、面貼粗鑿面花崗岩(加勾縫)。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