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署在洋山海面查獲走私帶殼牡蠣近4噸歷年之最

海巡署在洋山海面查獲走私帶殼牡蠣近4噸歷年之最
海巡署(第十二巡防區)金門岸巡總隊於六月二十一日查獲三千八百四十八公斤的帶殼牡蠣,數量為歷年來之最。不同於以往的是,過去的走私牡蠣,都是剖好的蚵,這次卻是全部帶殼的。
金門岸巡總隊於昨天對外發布這項查獲牡蠣走私的訊息;情報官王倫俊表示,這是執行「安康專案」的成果。由於走私的水產品未經過檢疫,對人體的健康沒有任何保障,他代表所屬單位,籲請民眾不要購買或食用來路不明的水產或食品。
根據金門岸巡總隊的說明,岸巡人員的雷達作業組於六月二十一日深夜發現一艘舢舨船從外海向洋山海堤航行;五龍山和劉澳機動巡邏站接獲通報後,立即前往查緝,但舢舨船在丟包之後,就迅速向中嶼島方向駛去,只留下網袋綑紮的帶殼牡蠣。走私的帶殼牡蠣經清點之後,總重量約三千八百四十八公斤(將近四噸)。這是近年來,岸巡總隊查獲的最大宗管制水產品。
據新巿里的漁販李火明(六十歲)表示,岸巡人員查獲的大陸走私牡蠣,外觀與金門本地所產者並無不同;不過,大陸人為了吊養牡蠣,鑽孔之用來貫串的繩子是青色的,和本地不同。李火明表示,一擔帶殼牡蠣的重量約六十斤,剖蚵之後,輕則十四斤,重則十八斤。在金門,目前一斤青蚵的巿價約為五、六十元。
海巡署第十二巡防區表示,海巡署目前正在執行安康專案,對於非法走私農漁產品的行為,將持續嚴密查緝。大陸地區是多種疫病流行的區域,若讓未經檢疫的產品,或是帶有病蟲害、傳染病的物品上岸,將會對金門及臺灣帶來可怕的衝擊,希望金門鄉親愛用本地的產品,杜絕走私,一起為健康和經濟把關。
根據相關報導,牡蠣本來就是一種能攜帶傳染病的風險產品;在大陸的深圳地區,曾發生疑因生吃、半生吃牡蠣等水產品而導致傷寒疫情的案例;在浙江的江東區,經由市場抽查,曾發現大部分的牡蠣帶有甲型副傷寒桿菌。
大陸牡蠣違法登陸的結果,將會造成牡蠣價格下降,使本土牡蠣面臨滯銷的危機;若是為了保鮮而在運送過程添加防腐劑,則會對民眾的健康,產生鉅大的負面影響。此外,大陸地區的環保管制措施並不嚴謹,走私牡蠣可能有重金屬殘留的疑慮。
王倫俊表示,這些走私牡蠣被查獲之後,原本冰存於新湖漁港的凍櫃冷藏,除了一小部分將採樣送檢之外,其餘將會全數銷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