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李家同來金開講傳播大量閱讀觀念
教育家李家同昨天在金門傳播大量閱讀的觀念;他表示,現在人寫的著作並不是聖賢書,不需要仔細讀,應該要大量讀,藉以獲取大量的「普通常識」。普通常識不可能來自課本,而是要從大量閱讀中獲得。
在演說中,他強調了兩個觀念:其一,人一天到晚都很需要普通常識,若是普通常識不夠,就會吃很大的虧。其二,任何課程的學習,不管是數學、物理、化學發生問題,極可能是閱讀能力發生問題所致。
大量閱讀該讀些什麼?他認為經典名著,不分中外,都要讀;好的論述文章要讀;法官判決文和偵探小說要讀;有趣味或知識性的文章要讀;國際新聞網頁要讀。
談到缺乏普通知識的害處,李家同舉了以下的例子:有一個伊朗國王到美國白宮拜訪,在迎賓的國宴上,演奏的音樂卻是︿阿拉伯之夜﹀,導致那位國王離席抗議,這就是美國外交部缺乏普通知識,不知道在阿拉伯半島上,波斯裔的伊朗與阿拉伯國家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很多次戰爭,彼此非常的不友好。
另一例子:美國入侵伊拉克(李家同用入侵)已有四年之久,撤軍之日遙遙無期,這是因為美國沒有搞清楚,在伊拉克境內,存在著複雜的問題,包括遜尼派、什葉派和庫德族人等種族問題,還有伊朗、伊拉克之間的問題:::。
美國侵伊拉克,顯示普通常識不夠。美軍佔領巴格達之後,政府並未正式投降,軍隊一夜之間,化為烏有,但真正的問題並是在軍人在那裡,而是武器在那裡?結果軍隊變成了游擊隊,榴彈、火箭炮到處都是。當年拿破崙進軍俄羅斯,直抵克里姆林宮時,也發生過沙皇和將軍都不見的情況;拿破崙雖然夠聰明,趕快撤軍,但還是受到最大的挫敗。拿破崙知道,他犯不著代理沙皇去處理那些放火、偷竊的事情。
拿破崙當年撤得快,美國如今卻是撤不了!李家同因而譏評美人看書看得不夠多;他說,不看書,至少也要看電影;電影版的「戰爭與和平」就提供了這樣的普通常識,但美國的官員們缺明顯欠缺這種普通常識。
還有一個例子:李家同曾為某一本書寫了序,有人提醒他不該為「這種書」寫序;經此提醒,他發現書裡面居然出現天主教教宗右手挽著「夫人」的敘述,追問原由,才知道譯者擅自添油加醋;譯者雖然學過西洋文學理論或西洋文學史,卻連天主教牧師和主教不能結婚的普通常識都沒有;從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沒有人敢請這個人擔任翻譯。
李家同表示,缺乏大量閱讀,閱讀能力落後,普通常識不足,一定會影響一個人的前途,而普通常識不可能在課堂中學全,一定要多看報或多看書。現在有許多國中生,不知道大學有分科系;有許多偏遠地區的學生,不知道台北有圓山飯店,但聯考的考題卻越考越活潑,會加入很多普通常識,這對偏遠離島地區的學生會越來越不利。現在,城巿贈書給偏遠地區,喜歡送簡單的繪本,而不是厚厚的書本,這對加強文化刺激的作用不大。
李家同表示,文化刺激不夠,就會影響閱讀能力;閱讀能力不夠,不但無法看小說,也無法做數學。他曾經讓國中二年級的學生看︽福爾摩斯探案︾,結果學生卻看不懂,不是字不認得,而是閱讀能力出了問題。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數學不好,但是經由老師解讀題目之後,學生就知道怎麼作答了,由此可見,學生並不是真的垮在數學,而是垮在國文閱讀。
在強調大量閱讀的同時,李家同人們抓準閱讀內容的主旨。他說,閱讀不夠,作文一定不會好;閱讀抓不到主旨,寫作也就抓不到中心思想。
中國人太注重字斟句酌,因為有些中國人所寫的文章太過精彩;不過,李家同認為文章的精彩固然重要,卻不應該過分強調。他希望推廣大量閱讀,要人們一整本、一整本地看,而不是一個字、一個子地看。
在大量閱讀加強語文能力上,他建議人們要把握以下訣竅:要很快就看懂文章,而且能抓到文章的重點;要能正確而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文章必須合乎邏輯,不能自相矛盾;文章要有獨到的見解,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