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翁主秘笑談46年公職生涯繁華如煙看淡得失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專訪報導。
點閱率:863

主任秘書翁廷為緩緩點燃一根煙,具象的煙絲,變成虛渺的煙圈,四十六年多,近半世紀的青春歲月、繁華時光,像口中的煙圈,在吞吐間,化為烏有,歸於平淡。

因為姓「翁」,即將於七月十六日退休的翁廷為,最喜歡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自勉,他表示,有些事,並非沒得到就是損失,這方面有所失,其他方面就會有所得,世間事,得失不一定。

民國三十一年次的翁廷為,金湖新塘人,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爆發,翁廷為與同學們疏散至台灣,借讀雲林縣省立北港高中,畢業後返金,於二十歲進入金沙中心國民小學當代用老師。

當時連絡不易,原本於九月一日生效,但校方以為翁廷為是盤山人,聯絡不上,因此他直到九月二十八日才前往報到,一學期後,轉至柏村國小代課一年半;當了二年的小學代用老師後,接著到港務處(當初叫漁港處)一年,當財務員,由於當時處長聽信流言,對翁廷為操守起疑,翁廷為不喜歡不被信任的感覺,因此自願調至烈嶼鄉公所,雖然後來港務處長知道翁廷為是清白的,但他也不願再回該處上班。

在烈嶼鄉公所四年二個月的時間,因擔任民教助理幹事,全鄉的收發公文都由他經手,因此看遍各種公文,讓他收獲相當多。那時剛結婚,為照顧家裡,所以又申請調回大金門,降調縣府民政科戶政課,由於係由委任三級降調委任六級,在工作一、二年後,民政科長認為翁廷為太吃虧,所以將他調到育幼院(今大同之家),佔委任一級的幹事缺。

民國五十八年,第二度調至縣府,在建設科一待就是五年多,直到民國六十三年止。負責工程、都市計畫業務,並升任交通股長。

民國六十三年,翁廷為調到陶瓷廠當行政課長,六十五年四月一日任副廠長,十一年後,於七十六年十月一日升任廠長,直到八十四年十月一日,才調回縣府擔任主任秘書。

從文書員、財務員、公所助理幹事、建設幹事、戶政、政風、一般行政,到負責工程、民間建築、都市計畫等業務,翁廷為擔任過的職務種類相當多,進出縣府三次,其中,任職陶瓷廠二十一年八個月,任職縣府主任秘書則達十一年九個月。翁廷為指出,他可以說已經寫下幾項紀錄,一是在公職生涯中,專職、兼職過的職務最多;一是任職年資長達四十六年多,應是絕無僅有的。

翁廷為最感恩小學老師董昭杏,雖然那時功課很好,小學畢業會考也居全縣第四名,但父母希望他回家種田較實在,姐夫則要他跟他學做鞋子,要不是董昭杏老師耐心與父母溝通,取得父母同意、支持,讓他及時前往金門中學註冊,也許人生就要完全改觀。

而從政影響他最大的是前稅捐處長陳臻超,任職時對他協助多,不時提醒他凡事要清白,在退休前還寫了幾句話勉勵他,「留得清白在人間」。

前縣府建設科長程雯,則照顧翁廷為最多,翁廷為指出,在建設科時,跟著他學很多,學到什麼是計畫?如何做計畫?學會如何獨當一面。他表示,在建設科時最辛苦,全縣的工程都是由他們這一科督導。蔣經國要來金門聽簡報,晚上大家便趕寫大字報,通宵沒睡,由同是科員的李文選畫格子,再由他來寫。

翁廷為說,在港務處與烈嶼鄉公所收獲最大,在港務處工作時,為增加經驗,他都認真地閱讀每一份檔案,從第一張看到最後一張,讓他在推動公務上,獲益匪淺。而在烈嶼鄉公所時,因為擔任助理幹事,負責收發工作,任何發文都要經過他,也讓他得到相當大的學習機會。

最愛單位 大同之家

翁廷為最喜歡、最愛的單位則是育幼院(現為大同之家),在育幼院六個多月時間,翁廷為說,是他公職生涯中最快樂的時光。他認為這裡的工作最有意義也最讓人懷念。他想起與長官同甘共苦一起清理草皮、撿拾人骨的往事,也想起與院中小朋友一同生活,為他們補習、蓋被的回憶,而周六晚休假返家,周日再回育幼院時,一定會騎著借來的重型機車,載回五十公斤家裡種的地瓜,煮成地瓜稀飯,供院中小朋友補充營養。

而在縣政府服務期間,讓他見識到當年軍管時期縣府的複雜,當時,司令官要求他管制全縣計程車進口,他遲遲不簽呈,因為當時一張計程車牌要價一百多萬元,怕有人認為他也有買車,為私利禁止進口。

翁廷為表示,戰地政務時期,長官叫你做甚麼就得做甚麼,由於之間存有許多風險,何時回家吃自己很難講,必須特別小心謹慎,才能全身而退。

他也舉例,當時編列預算二千萬元(他月薪才二千元)要購買台金間客貨兩用的船隻,某位長官給他一張船圖,要他依該圖示購買,後來他請教航運界好友孫水坤,孫水坤告訴他,圖示的船只能航行內海,根本過不了台海海溝,真的買了這種船,會出事、會死人的!他才警覺到事態嚴重,於是拒絕依長官指示購船,另外,因為某課長職務利益複雜,他也曾拒絕接任,雖然因此得罪長官,卻也逃過日後可能的官司。

在陶瓷廠任職代理廠長時,因陶瓷廠廠區的油、高壓電、瓦斯都要特別留意,翁廷為表示,他都睡不安穩,受苦多、享福少,當時張人俊當秘書長,親自來陶瓷廠門市部找過他三次,希望他接任廠長,前二次翁廷為都拒絕,第三次再來時,翁廷為提出要求,要張人俊保證,軍方要充份支持他,他才要接任。翁廷為表示,因為當時都沒開放觀光客來金,都是透過軍方安排,如果軍方不主動帶客人到陶瓷廠,根本沒有客人光顧,所以他才要求軍方一定要承諾,將軍方的觀光客帶到廠區參觀、消費,他才有意願接任廠長。

而八年廠長期間,由於陶瓷廠生產工作性質,每天都有人輪班,因此,平常上班,七點前一定到廠裡,巡視個二圈,所以整個廠區情況都很瞭解。除出差外,周六、日他也一定到廠區,走走看看,並利用時間看看書,養成了看書的好習慣。

翁廷為說,基於成本考量,在他的爭取規劃下,陶瓷廠是最早引進電腦的單位。為落實要求,他還親自帶著員工到新生南路時報廣場學習電腦。為吸引大家,他先以玩遊戲的方式,誘導大家親近電腦。

限於人手不足,為賺更多錢,翁廷為委請外面廠商做代工、半成品,再由陶瓷廠製成成品,用這種請人代工方式,陶瓷廠每支酒瓶就淨賺二、三十元。加上電腦化、以機器代替人工,因此盈餘大增。

在陶瓷廠二十一年八個月,翁廷為感到最有成就,但也最痛苦。最有成就的原因是,陶瓷從無到有,從陶泥到成品,讓他最有成就感,翁廷為說,他把他的黃金年代,都獻給陶瓷廠,民國七十六年接任陶瓷廠廠長後,經他與全廠員工努力,總資產達七千多萬元,民國七十八至八十年,一個月至少淨賺七、八百萬元至一千萬元不等,每年至少賺一億元以上,表現雖然傑出,卻屢次接到黑函惡意攻擊,有人一直寫黑函給當時的縣長,說他與外面廠商有勾結,幸好縣長很信任他。但也讓全心付出、有心幫陶瓷廠開拓財源的翁廷為十分痛心,也充份感受到人心齷齪黑暗的一面。

陶瓷歲月 最為難忘

但翁廷為很安慰,陶瓷廠員工們始終將他當大哥,都稱他一聲「老大」,婚喪喜慶還會記得他。翁廷為說,每年最痛苦的是進行員工考核,最少有一周不能睡好。他記得接任廠長後,發現有一員工工作努力,十年來的考績卻都沒有甲等,因此,隔年便將他評為甲等。

翁廷為說,做主管,要將該單位帶好,要有朝氣,要以身作則;帶人要帶心;所謂財散人聚,財聚人散,做主官,有福利要先顧到部屬,部屬享受後,長官才享受,千萬不要佔盡便宜,否則員工就不會服氣。自己不想做的,千萬不要叫別人做;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要求別人。

翁廷為建議中央,應多給地方實權,不要事事限制,意識型態不要太強烈,要以民生為重。他強調縣政推動,「政策對,全民福氣;政策錯,禍延子孫」;他也期許議員能一心一意監督縣府。

比較過去與現在的公務人員差異,翁廷為表示,以前的公務人員學歷較低,專業較不足,但學習態度、服從性都較高,國學程度也較強。現在的公務人員,學歷都很高,專業能力也強,但太現實、怕吃苦,動不動就要加班費,長官如果有事交辦,則推說要休假,另外,社會經驗、應對能力不足,無法與百姓充份溝通。

翁廷為說,以前當公務人員,常常連夜趕工,加班也不會計較加班費,都是以完成任務為第一優先,但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計較,計較工作、計較職務,他相信,只要默默認真做,長官總會看得到。

與新進公務員相較,翁廷為認為,老公務員較喜歡打小報告、寫黑函,見不得人好,這是很要不得的,他希望鄉親在這方面要加強,心胸要放寬。

翁廷為勉勵新進的公務人員,要當公務人員就不要怕吃苦,要簡樸、不奢華,身為公務人員,要耐得住寂寞,不該去的場所不要去;要依法行政,細心、負責、有分寸,要隨時想到民眾最需要的是甚麼,他說,「路要選最難走的走;事要挑最難做的做」,也期許大家,「一等官員,勤政愛民、理性溝通;二等官員,操守清廉、潔身自愛;三等官員,吹牛拍馬、黨派營私;劣等官員,公器私用、仗勢欺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