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地質有看頭!林英生開講建議成立地質公園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沙報導。
點閱率:794
字型大小:

觀察金門的地質及地形已經二十多年,卓環國小的校長林英生認為金門的地質和地形如果要轉換為觀光資源,可以考慮成立「地質公園」。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中學生舉辦了為期兩天的生物多樣性研習營,林英生以「金門的地質及地形」為題對學生開講。

根據林英生的講義(引用黃泉禎、陳培源、黃輝、林蔚、林朝棨等人的論文),金門的地層有羅厝片岩、金龜山片岩、太武山花崗岩、斗門花崗岩、青岐片麻岩、后頭雜岩、成功片麻岩、羅厝片岩、將軍堡混合岩、田浦花崗岩、金門層、烈嶼玄武岩、紅土礫石層、現代沈積物等。

這些地層,構成了金門的地質史。其中,羅厝片岩、金龜山片岩可能形成於侏羅紀,但不確定。太武山花崗岩、斗門花崗岩、青岐片麻岩形成於早白堊紀(大陸內部張裂岩漿侵入活動),據今約一百四十「Ma」(Ma代表百萬年前;million years ago)。

后頭雜岩形成於早白堊紀的噴出活動。成功片麻岩、羅厝片岩、將軍堡混合岩「可能」形成於早白堊紀的燕山運動。田浦花崗岩形於早白堊紀晚燕山期的「後造山運動」。金門層形成於早第三紀(台灣海峽張裂活動、南中國板塊形成、古九龍江河口堆積)。烈嶼玄武岩形成於中新世(大陸內部玄武岩噴發)。紅土礫石層可能形成於晚更新世(古九龍江河道堆積)。現代沈積物形成於全新世(海進使金門島四面環海)。

金門的面積雖然只有一百五十平方公里,卻集合了丘陵形、臺地、低地和窪地、水體、沙丘與沙灘和海岸等五種地形。林英生透過圖片,讓學生欣賞金門地質和地形之美,希望他們能經由觀察而了解,經由了解而欣賞和愛惜,最後化為保護生態環境的動力。

他認為金門近年來已經停止採石、採沙,對海岸的破壞已經趨緩;如果要把地質和地形轉化為觀光資源,可以考慮規劃地質公園。如果要規劃地質公園,大金門東側海岸和田浦到料羅的海岸,可以呈現金門的地質史;古寧頭海岸到北海岸,有很多奇岩怪石和貓公石,也很有觀賞價值。他認為這兩處都適合規劃為地質公園。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