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家庭如何防患未然?

高風險家庭如何防患未然?
金門縣九十六年度兒童少年保護及高風險家庭服務教育訓練,昨日在金門縣政府多媒體簡報室舉辦,計有近六十位參訓人員接受專家學者提供的經驗分享和資訊吸收。
金門縣政府社會局為加強推動兒童及少年保護責任通報及高風險家庭篩檢轉介教育訓練,落實兒童及少年保護責任通報及高風險家庭篩檢轉介機制,以預防兒童及少年虐待及攜子自殺事件發生。所主辦的這項教育訓練,並有村里長、幹事、家暴暨性侵害編組人員、醫療院所醫護人員、公衛護士、社區發展協會幹部、國中小輔導老師、幼稚園教師:::等,近六十人踴躍報名參加。
這項教育訓練,是安排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作(對非自願性案主的全面了解)專題演講;講師劉玲惠主講(在高風險及兒少保護案件中同理心輔導技巧的運用)。
講師劉玲惠指出,兒童虐待、家庭暴力及性侵害事件,數量逐年增加,問題的複雜度和嚴重性日漸惡化。攜子自殺、過度管教、全家燒炭的案件時有所聞,無辜孩子變成父母的陪葬品。而依據內政部兒童局於九十五年五月新修訂之高風險家庭評估表中得知,高風險家庭指的是家中有未滿十八歲之兒童青少年,且有下列任一狀況:一、家庭成員關係紊亂或家庭衝突:如家中成人時常劇烈爭吵、無婚姻關係頻換同居人,或同居人有從事特種行業、藥酒癮、精神疾病、犯罪前科等。二、家中兒童少年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從事特種行業和罹患精神疾病、藥癮酒癮並未就醫或未持續就醫。三、家中成員,曾有自殺傾向或自殺紀錄者,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者。四、因貧困、單親、隔代教養或其他不利因素,使兒童青少年未獲適當照顧。五、非自願性失業或重複失業者:負擔家計者遭裁員、資遣、強迫退休等,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者。六、負擔家計者死亡、出走、重病、入獄服刑等,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者。
而對於高風險家庭要予以關懷,劉玲惠指出,預防重於治療,及早發現介入處理,能降低社會風險,降低家庭壓力,可以預防兒少虐待、家庭暴力、攜子自殺等不幸事件發生。且兒童最無力反抗,也無處可逃,因此,儘早介入,可以為處在高風險家庭中的孩子,創造一個平安、健康成長的機會。另外,主動關懷,減少遺憾,民眾主動的敦親睦鄰,可以強化社區意識,以建立社區支持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