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華僑梁傑鴻經常帶比利時朋友來金參訪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訪報導。
點閱率:534
華僑梁傑鴻經常帶比利時朋友來金參訪

華僑梁傑鴻經常帶比利時朋友來金參訪

老下有子,子上有老,子以承老,形訓「孝」字;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柔而能剛,拳稱「太極」!華僑梁傑鴻又帶著比利時的朋友們來華參訪了;在比利時定居三十多年,他做得最起勁的事,就是傳播中華文化。在Hannut市(音譯:「安慮」或「寒那特」)他教比利時人太極拳,也教他們認識漢字。

為了讓比利時人更了解中華文化,更了解臺澎金馬,梁傑鴻(五十九歲)立下大願,想在Hannut市闢一座公園。在公園裡可以打太極拳,可以靜坐,還要有一間佛教圖書館。這是一個人生大夢,他不敢去計算需要多少錢,惟有一步步去努力實踐。目前,Hannut市政府已經同意提供巿中心的一塊土地。這塊土地,誰買都沒有用,也都有大用;它屬於黃金地段,但按照都巿計畫,只能做為綠化地帶。

華僑總是最愛國的!因為人不在國內,更能體會到國家的重要。梁傑鴻的愛國情操,得自父親的真傳;他的父親梁兆恂原本是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華僑,在中日戰爭時,曾經騎著腳踏車(因為環境),帶著兩把槍(因為局勢),到山上,到鄉間去募款,再把錢寄回去救國。

小學階段,梁傑鴻是在馬達加斯加興文學校(中國國民黨駐馬達加斯加支部在費內裏弗(Fenerive)創辦),他目睹了父親主動為國奔走的情景;在金門八二三戰役爆發時,學校曾讓他們這群小學生寫信鼓勵金門的軍民。一九七四年,他們被迫離開馬達加斯加,因為有人勾串在地的各種勢力,目的就是要侵吞公司產業。

梁傑鴻的大學教育是在國立政治大學完成。他就讀歷史系,她的妻子吳榛當時是他的學妹。他的太極拳,也是在大學時學到的。他的四哥梁傑麟也是政大畢業;後來,有一位駐比的副代表,曾經提過他的政大同學中,有一位是非洲華僑;說來說去,正是梁傑鴻的四哥。

梁傑鴻在比利時曾從事餐飲,現在則幫人「打工」。大學所學的歷史,雖然沒有被用來當成職業,卻成了國民外交的好材料;他覺得中國歷史的知識對他很重要,可以讓他把中華民國的近代史說給比利時的朋友們聽。

十年前,梁傑鴻開始在比利時傳授太極拳,把中華文化傳播給周遭的友人;目前,他已是比利時太極拳協會的會長;為了進一步發揚中華文化,他又推動成立比利時宏漢文化交流協會,目前也是會長。

他所傳播的中華文化,是繁體漢字的中華文化。他認為毛澤東(中國共產黨開國主席)簡化了漢字,對中華文化造成很大的傷害;中共對中華文化的重視,是近年的事;中華文化的命脈,還是在臺灣。

在比利時,有來自臺灣地區的華人,也有來自大陸地區的華人;梁傑鴻覺得兩個地方的華人,還是有所區隔。他在比利時舉辦活動時,一定會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國旗。有時,他也會擔心中共的駐比利時大使館會向比利時政府施加壓力;不過,他舉辦的活動純粹是民間性質的,大概還不致於受到干擾!

除了在比利時傳播中華文化,梁傑鴻前年(九十四年)前開始帶領比利時友人前進臺灣和金門,讓他們實地體驗他靈魂深處的原鄉。此外,他和學會也提供免費的食宿,讓臺灣的學生到比利時進行短期(一個月)遊學或參訪。去年提供的三個名額,還特別保留一個名額給金門籍的學生(楊韻如)。這個比華互動交流的模式,將變成常態性的活動,每間隔一年,梁傑鴻要帶一批比利時人來臺灣和金門參觀;每間隔一年,則提供幾個名額,讓臺灣的青年到比利時參訪。兩相間隔,就成了一年來臺灣參觀,一年邀人去比利時參觀。

每年雙十國慶和農曆新年,梁傑鴻和比利時友人都會舉辦慶祝活動,並介紹中華文化。今年(豬年),中華民國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高英茂曾參加他們的活動。梁傑鴻代表學會把一顆從南極帶回的石頭,送給他當紀念。學會的成員,有人去南極,帶回兩顆石頭,其中一顆留給學會,一顆被當做禮物。

今年,梁傑鴻帶來的比利時友人有:Henri De Breucker、Fran CoisColin、Alain Mathy、Isabelle De Breucker、Guillaume De Breucker、Valentin Poupier、Simone Van Den Bosch、Anne Pringels。梁傑鴻的大哥梁傑韶(六十九歲)、姐姐梁蕙蘭(六十八歲)也在臺金兩地重敘手足之情。三兄弟妹妹各自居住在台北、美國洛杉磯和比利時。梁傑韶(臺大畢業)曾於民國五十九年在金門服役。

在比利時,梁傑鴻除了傳授太極拳之外,有時也會對比利時人「說文解字」一番。他告訴比利時的友人:華文的孝字,上面是個老字,下面是個子字(從老,從子,省形);老就是父親(老子)、親長(老父、老母),子是子女。老在上,子在下,父子有親,子承父志,這就是孝!他最喜歡與外人分享的,就是華人「精忠報國」和「尊師重道」的觀念。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