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江書院11日重建落成啟用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縣府報導。
點閱率:419
字型大小:

金門縣政府民政局表示,浯江書院將於八月十一日舉行重建落成開幕啟用典禮,未來將委由金門縣讀經協會經營管理一年,再視經營管理結果做檢討。

浯江書院現況,民國九十二年金門縣政府進行浯江書院重建規劃設計,參考舊圖及閩南各地書院的形制規模與福建武夷山、五夫、考亭等地的朱熹相關事物,進行規劃。

原計畫復建儀門與照壁,將東西廂屋頂改為木瓦結構,前棟保留,後經議定將原有東、西廂及前棟鋼筋水泥建築拆除改建為木石結構,並配合中正國小之改建,收回西廂,完成現有規模之重建。

現有規模於九十五年完成後,再進行內部配置如下:

入口儀門,上書(浯江書院),外牆東西側置(學規)等朱熹墨寶;內牆東側置(浯江書院學規),西牆置(金門浯江書院重修誌)。

進儀門後有左右廡廊可通東、西廂,儀門至講堂間是寬廣庭院。東廂一列三間分別為男廁、管理室及可容二十人用之小型課堂,內部布置以(朱熹行述)為主題。

西廂一列三間分別為女廁、朱子學術研究室及可容二十人用之小型課堂,內部布置以(朱熹與金門)為主題。

原有之講堂,中安朱熹坐姿講學銅像一座,後懸(太極圖說)木刻,前佈課桌。東牆置(文舉榜)與(武績榜),西牆置(博士榜)。堂內牌匾十八方乃民國五十八年重立,以彰顯科甲功名、先賢德業,砥礪後人。

朱子過化與明清時期文舉、武績上的成就,是金門過去的光榮。(尊崇儒學,發揚傳統文化)是民族未來的希望所寄,朱子祠與浯江書院的重建,象徵著金門從戰亂歲月中浴火重生後,期待再創一段文化學術上的輝煌。

至於浯江書院與朱子祠沿革,浯江書院初為義學,清乾隆四十年,緣金門通判移駐馬家巷,議將丞署材料拆卸運往,鄉賢黃汝試繳銀一千五百圓請變價建為書院,塑朱文公及先賢像於其中。

清乾隆四十六年,黃汝試復捐銀四百七十六圓,合監生徐行建一千圓及鄉之好義者之捐獻,闢為書院,後為朱子祠,翼以圍牆,中為講堂,祀文昌,前為儀門,東廊學舍八間,西廊學舍八間,外為大庭照牆。黃汝試復捐膏火銀二千圓,置田產以充學租。

清嘉慶年間,縣丞李振青重修,捐銀配典生息,為春秋祭費。清道光初年續由興泉巡道倪琇與護理金門總兵楊繼勳勸捐,合眾紳衿樂輸,添建西廊學舍二間為福德祠,東廊二學舍為客燕齋。

前清時期金門不立明倫堂,每遇萬壽聖節,恭接詔書,都在書院內行禮宣讀。

清光緒二十四年金門饑荒,紳商採米平糶給民,以浯江及金山(位於沙美)兩書院為平糶局。光緒三十年民間普設現代學堂,乃就浯江書院改設小學堂。

林焜熿創修(金門志)於道光十六年,子林豪續修於清同治十三年,計六冊三十萬言,民初一度重印,出版後的書及仿宋體木刻版,寄存於浯江書院。嗣因變亂相尋,學府暫作兵營,士卒無知,以書籍起火,木刻版供柴薪,致使版燬書亡,今僅存紙本一部傳世。

為國定古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