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金門大橋縣府上緊發條
在金門縣政府宣示決定自力建橋後,縣府昨日再度召開金門縣「金門大橋興建工程」委託專案管理顧問研討會議。並達成將朝儘快成立大橋興建委員會,下設技術顧問諮詢委員會、工務小組,以讓推動建橋腳步更邁向前走。
金門縣「金門大橋興建工程」第二次委託專案管理顧問研討會議,昨日上午十時起在縣政府第一會議室舉行,由縣長李炷烽主持,副縣長楊忠全及多位局室主管、金寧鄉長李文俊、烈嶼鄉長林金量,以及縣籍立委吳成典、專家學者台大教授楊永斌、林朝文土木技師事務所技師林朝文、國道新建工程局正工程司張清祥、副總工程司洪松茂等出列席參加。
甫從大陸結束行程返回金門的縣長李炷烽,雖然昨日行程滿滿,但還是為建橋大事與會主持,強調中央既然無法給予金門大橋(金烈大橋)實質支助,縣府決定自力建橋決心不變,希望透過一切準備和努力,以及完成部署,期能有計畫、有進度,到落實執行。
李炷烽並指出,大橋興建前期推動很久,但還是遭受到百姓質疑,但縣政府從未放棄過,在中央決策上不做處理,做為地方政府一定要讓程序走完,現在就是自力建橋行動的開始,如果國內沒有建橋的能力,找國外專業應是可行,以避免類似中和五眷村改建工程一直標不出去情形發生。而建橋決策可交由成立建橋興建委員會,技術則交由專業小組來執行。
副縣長楊忠全則強調,建橋不能用經濟價值做衡量,應以生存人權需求為重要。工作小組則由工務局組成,但一定要外聘。而經費預算要透過正式預算程序,建橋技術引進國外廠商也很重要。而縣府絕對沒有要與中央對立的味道,並希望中央能大力協助支持金門建橋,工務局也要就相關前置作業在九月十日前先做處理、準備好。
立委吳成典則強調,金門大橋一定要蓋,看金門發展要從金門以外地方看金門,唯有以大格局、大方向思考,才能讓金門有機會往正面走、金門更起飛。這座大橋並可以「金門獨立大橋」命名,意味金門獨立(力)創造來建橋,希望大家一起來努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烈嶼鄉長林金量對於以「金門獨立大橋」太過敏感,是覺得用「金門自力大橋」較好。並認為縣府團隊有執行能力,應朝成立任務編組、建橋小組努力,並不妨聘請廈門有建橋經驗專業,來金參與技術指導和意見交流。經費方面,並可以群眾集資、共同造產思考。
台大教授楊永斌則具體建議,建橋為避免行政上耗費,朝成立大橋興建委員會(決策、募款等),下設技術顧問諮詢委員會(結合台金兩地專家,提供技術諮詢),並由縣府工務局成立大橋工務小組,對外約聘專家,以檢討工程發包後委外審查。
國道新建工程局副總工程司洪松茂則提醒,工程發包前的文件完整、招標文件定義清楚很重要。而採統方式是可行的,不但可節省經費和作業時程,並可一面設計一面施工。
國道新建工程局正工程司張清祥則認為,建橋在供給面和推動面先要確立清楚,才能有利往後建橋興建推動。
縣政顧問陳家欣則建議,工作小組宜邀請技術顧問委員參與審查、判斷,並考量大橋建成每年推估維修費用要八千萬元。
林朝文則表示,建橋在技術上可行,但應配合政府法治、法令需求,以免引來政治鬥爭的被移送法辦。
縣府主計室主任李秀荷則表示,建橋經費如果在建橋需要六年時間,可分年編列預算沒問題。但應讓中央了解,金門建橋經費自籌,中央應允許國工局幫忙。
財政局長黃景舜也提醒,大橋建成後,應考慮維護問題,並希望能以使用者付費原則,建立收費機制。
縣府工務局指出,金門大橋興建工程計劃自民國八十二年起辦理至今已十五年餘,原由金門縣政府委託昭淩顧問公司辦理金門大橋興建工程之規劃、招商文件編擬、技術審查暨監造等服務事宜,後因中央考量海橋施工困難度,自九十一年十月四日交通部同意移交國工局代辦,行政院列管,金門縣政府配合辦理,於九十二年十二月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委由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所作金門大橋綜合規劃報告書及興建計劃書,經交通部審查原則同意,規劃路廊為北路廊(湖下至后頭),計畫經費為四十四點三六億元。
工務局說明表示,為解決大小金門間之交通問題,並提供金門地區全區發展之基礎條件,聯結大小金門島嶼土地作完整的資源擘劃,以利金門地區整體資源規劃與利用,落實政府照顧離島民眾之具體施政,先前特別邀集學者專家,召開「金門大橋興建工程委託PCM研討會」,以集思廣義,謀求最佳解決方案。
工務局表示,金門大橋規劃路廊為北路廊(湖下至烈嶼后頭),全長五點三四公里,主橋長一千三百公尺至一千八百公尺,邊橋長一千一百至一千六百一十公尺,引橋長一千八百八十五公尺至一千九百三十公尺;橋面基本路寬十五公尺,採雙向兩快車道兩混合車道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