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宮保生文化書畫展隆重揭幕

慈濟宮保生文化書畫展隆重揭幕
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組團護送保生大帝金身「本尊」神像,首次來金展開大、小金門遶境巡安及文化交流活動,並配合舉辦的「慈濟宮保生文化書畫展」,昨日在金門縣長李炷烽、立委吳成典以及海滄區政府副區長何伯星等來賓的剪綵下揭幕,展出至本月十五日,展示的作品有八十四件,包括兩岸政要、學界名人揮灑的筆墨作品,可以透由形象生動的作品,瞭解吳真人的生平,還可以看到千年古宮發展的脈絡和最新的丰采,以及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源遠流長的關係,保生慈濟文化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開來,不僅融入了民間生活,還衍生了民間藝術。
這項「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保生文化書畫展」的揭幕儀式,於昨日上午十一時假文化局舉行,包括,金門縣長李炷烽賢伉儷、立委吳成典、廈門海滄區政府副區長何伯星、廈門市政協副主席翁雲雷、福建省政府辦公聽主任黃偉生、海滄投資區黨工委副書記林世、福建省台辦交流處處長陳式海、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理事長呂根銓、以及金門縣政府民政局長洪國正、教育局長李再杭、文化局長李錫隆等來賓參與,還有青礁慈濟宮團員和大、小金門保生大帝廟宇的代表共同參與活動,現場人氣十足。
縣長李炷烽致詞指出,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組團護送保生大帝金身「本尊」神像,首次來金展開大、小金門遶境巡安,可說是歷史性的活動,書畫展的配合舉辦,也是難得的盛會,在此同時,金門歷史古蹟朱子祠也舉行重建落成啟用儀式,他說,文化是共同的根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倫理的中國到文化的中國,相信未來正朝著和諧的中國、和平的中國、倫理的中國來共同奮發。
李縣長也表示,保生大帝到金門巡安,所代表的意義,不僅僅只是宗教的儀式,還蘊含著文化歷史的意義,賦有教育啟迪教化的功能,此外,大陸團員的造訪金門,也帶來推動觀光旅遊的正面影響,也希望藉助該項活動的舉辦,讓大家體認到倫理在中華文化的價值,了解文化對於後代子孫影響的深遠,相信現在的傳承,後代子孫一定能光大發揚。
李縣長也希望在大家豐衣足食之餘,如何朝向和平美好的世界,來恪盡炎黃子孫的責任,提昇人類的尊嚴,尊崇人道的價值,共同邁向民主的中國來努力,這是共同的使命,也是共同奮鬥的目標,相信透由活動的舉辦,凝聚兩岸的共識,結合兩岸的力量,一定可完成兩岸共同的目標。
立委吳成典也指出,金門是離島,最欠缺的就是醫療資源,這也是他一直結合李縣長來向中央爭取改善離島的醫療品質。他說,保生大帝是醫神,除了醫療資源要繼續的改善,內心也祈禱保生大帝的保佑平安,兩者相輔相成,民眾健健康康,生活品質愈來愈好。
廈門海滄區政府副區長何伯星也提出團員來金門的感受,除了活動的熱鬧、昨日也普降甘霖、以及金門鄉親的熱情的迴響,拉近雙方的感情距離。
何伯星指出,保生大帝巡安金門是千年頭一回的盛事,也是兩岸交流的盛事,邁出歷史性的一步,寫下歷史性的一頁。他說,為宏揚保生慈濟文化,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理事會也配合巡安活動舉辦這項畫展,加深華夏兒女同根同源、血脈相連之情,增加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此次,「保生慈濟文化書畫展」注重刻畫青礁慈濟祖宮的歷史風貌,注重實錄保生慈濟文化交流中兩岸民間往來的深情,作為兩岸民間共同信仰的「真人所居」之地,青礁慈濟宮凝聚著兩岸血濃於水的親情,蘊載千百年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
何伯星表示,這一次書畫展彙聚兩岸政要名人筆墨智慧,作品豐富多采,包括,中國國民黨名譽黨主席連戰、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家坤、金門縣長李炷烽等政治人物,和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陳大洛、廈門大學教授余剛、廈門市地名協會會長方文圖等學界名人紛紛題詞作畫,頌揚保生慈濟聖德,宏揚保生慈濟文化。大陸著名書畫家福建省文聯副主席、書協主席陳奮武、廈門市書協副主席謝榮仁、廈門美協副主席、美術館館長白磊等崇揚保生慈濟文化的作品,用筆墨訴心聲,以丹青抒胸懷,也成為此次書畫展的一道亮麗風景。
慈濟宮理事長呂根銓也表示,多年來,海滄人一直把實踐和弘揚慈濟精神做為一項功德之舉,至今「更鳴嶺」上留下的真人眾多聖跡,不斷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藝術家親歷真人踏過的山山水水,瞻仰真人聖跡,激發創作靈感,廈門海滄油畫協會會長李墨牛等畫家的作品,就真實展現出真人故里的獨特風采。此次書畫展總計展示作品八十四件,其中書法作品六十七件,油(國)畫十七件,均為錶框作品。他表示,千百年來,保生大帝慈惠濟世的大道精神,一直為人們所敬仰和讚頌,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已經成為閩南傳承文化、兩岸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健康、慈濟、和諧」的文化精隨跨越了歷史和地域的空間,也得到海峽兩岸愈來愈多人的擁護,兩岸民間交流日益密切,範圍日漸廣闊,台灣、金門經常組團前往大陸尋根祭祖,兩岸聯繫愈加密切。
活動中,李縣長也贈送親筆書寫的墨寶,並參觀了展示的作品,鼓勵鄉親把握這一次展出的機會,前往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