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情人節金門風俗拜七娘媽
農曆七月七日是華人的情人節,金門的風俗要拜「七娘媽」,有些人還會煮「碗圓仔」來當供品。七娘媽中的七妹,相傳就是只許與牛郎一年一會的織女,「碗圓仔」大概是用來裝「相思淚」的。
七夕所拜的「七娘媽」是兒童的守護神。為了讓牛郎織女的故事與七娘媽的天職合榫,有一種傳說是:牛郎、織女因觸犯天條被拆散,他們的兩個孩子,由七仙女的姐妹們一起護祐,因此七仙女就成為兒童的保護神。
祭七娘媽要準備七娘亭,並於祭祀之後焚化。七娘亭是一種糊紙藝術,裝飾繁複,但近年來已經越來簡化,甚至化立體為平面。
今年七夕前,金沙鎮的陽翟社區,為了推動在地的文藝氣息,把七娘亭的製作當成一項功課,做出了許多美輪美奐的七娘亭。
陽翟七娘亭台基的俯視圖是一個梯形(六邊形的一半)。台基上有斜頂的亭簷三重。在最上面一重,簷頂有一殿龍,簷下有「金玉滿堂」;中間一重,簷下有福祿壽三仙;第三重,簷下有「七娘夫人」的匾額。亭中有蟠龍兩對,分踞四柱,有一仙女居中。居中的仙女左右各有兩個仙女(亭外),左、右前方各有一個仙女(亭外),總共是七個。
三仙、蟠龍等圖案是用現成的,仙女的頭部是用紙黏土做成,天衣則是用各種色紙摺成的;仙女的衣飾、花冠,最能表現陽翟婦女的創意或巧思。除此之外,婦女們還幫七娘媽準備「胭脂水粉」。
祭祀七娘媽的參考供品有胭脂花等鮮花(有些地方要用雞冠花,取宜子和加冠的吉兆),還有龍眼、油飯、「碗圓仔」等。「碗圓仔」又叫「糖粿仔」,做法與湯圓相同,但體積比較小,中間要捺一個圓凹,做出缽狀;根據陽翟居民周秀紅的說法,相傳那是用來裝眼淚的!
七夕不只是情人節,彷彿也是華人的保母節;在七夕不但要拜七娘媽,也要拜「床母」,因為七夕也是「床母」的生日,床母也是兒童的保護神。此外,魁星的生日也在七夕,因此想要求功名的讀書人,也要在這一天祭拜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