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保存文化資產許獬墓道碑重現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金城報導。
點閱率:748
字型大小:
保存文化資產許獬墓道碑重現

保存文化資產許獬墓道碑重現

古蹟重現!文化局為保存石碑之特殊文化資產景觀,且為了讓民眾能進一步了解名勝古蹟或歷史文物,其所記載之歷史由來或是經過,及了解文化資產保存的遺跡,特在金城鎮賢庵村庵前著手進行許獬墓道碑的清理、描繪及抗風化的處理,石碑經過整理後再度重現,文化局希望能藉此讓民眾親身走入文化之美。

文化局表示,許獬墓道碑設立於明萬曆三十四年(西年1606年),長為265公分寬為88公分之花崗岩,許獬墓道碑係舊金門南線古官道(賣菜路)之必經之地,沿途可見已列入文化景觀之燕南書院遺址,並經古坵村而過,再進官裡村邊,橫馬路對面的「路亭」,再穿越賢庵國小斜後方的許獬墓道碑,經校園後運動場邊的「文章垂世、孝友傳家坊」而行,沿途尚可看看金門的恩主公陳淵牧馬侯祠及最古老的明代氏古墓等。

文化局長李錫隆表示,石碑不僅是歷史上珍貴的文化資產,更是美學上最豐富的寶藏;文化的傳承是一項永續的志業,在以往的環境中,它雖然曾經被漠視,但是,它卻不曾放棄文化這片土地;文化局強調,這一次的傳承首要是讓石碑原貌及碑文驕傲地站出來,站出來認同先人留下的資產,也共同面對當前金門風格獨特的文化。

根據文化局資料指出,許獬字子遜,原名行周,號鍾斗,後湖人氏,生於穆宗隆慶四年(西元1570年),為書香世家,素有「金門第一才子」的美譽,萬曆二十九辛丑科會試得第一(會元),時年31,所以又稱「許會元」,殿試二甲第一(傳臚),授官編修,故墓道碑文:「皇明 萬曆辛丑科會元授翰林院 編脩文林郎鍾斗許公墓道。」

許獬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老一輩耆老多多少少能說上一兩段許鍾斗的迭事,至今仍流傳俗諺云:「文章許鍾斗、品德董逸叟」,就是推崇才子許獬的文章成就,而「文章垂世、孝友傳家」坊更是表彰許獬在文章與孝友兩方面的優越表現,更是金門學子景仰、學習的對象。

如︽金門民間故事集︾乙書內有記載‥許獬回鄉後欲蓋祠堂,徵調民兵村夫,其中有一民姓陳,因路過後浦許氏宗祠,遭喚入做工,其子年幼膽大,隻身前往後浦找尋父親,見父正夯土築牆,稟父後接手工作,即著棉鞋踩土,許獬一見,出聲斥責,料得該小兒竟回答:「我是怕這爛土有刺」,獬聞語暗思,知其語中有意,即遣該父子二人回家。日後這說出諷語的小孩,名昌文,字清時,號伯武,明天啟二年進士,選南北京吏科給事中,為官清慎勤,浯人稱為「陳刑科」,而這句爛土有刺,也成了警世之語。

許獬名言:「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幹天下第一等事業,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其文章、品德為世所景仰,亦是金門風教中處世做人之指針;如果對許獬的傳奇一生有興趣,可以走一趟后湖村,走訪民國70年落成之「會元紀念館」,讀一讀許獬一生之傳說奇談,繁華層層將匯聚。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