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特載》脫離運動的理論與實踐 /劉坤鱧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490
字型大小:

︻歷史回顧︼

脫離運動的發展歷史由來已久,但二十世紀是脫離運動的高峰,主要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二十世紀中葉,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的亞、非、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獨立運動;第二個階段是二十世紀的九十年代,東歐及蘇聯等地的新國家獨立運動。

上述兩階段的脫離運動,都是以民族主義為動能,以獨立建國做為號召;但脫離運動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在於族群人數的多寡,而在於列強的利益能否取得平衡。這點可以由二次戰後的庫德族(Kurds)建國運動迄今仍未成功,但前南斯拉夫聯邦的科索沃(Kosovo)已獲准加入聯合國得到證明。

︻理論歸納︼

從脫離運動的歷史發展脈絡來進行理論歸納,認為現況「不公平(Injustice)」是脫離運動者的信念,透過一切必要的手段打破現況,以追求「公平(Justice)」是脫離運動者的核心價值。

對於現況「不公平」的批判,在歷史上曾被提出來的訴求,包括稅負不公、民權被漠視、文化差異不被尊重、族群和生存空間的被壓迫、領土主權被侵略:::等不同層面的衝突,雖然領土割裂不是批判的首要目的,卻往往成為脫離運動訴求的簡化和解決衝突的選項。當脫離運動從坐而言的批判,轉變為起而行的行動時,「國家」機制會尋求和脫離運動進行對話,這是脫離運動在領土割裂目標達成前,讓「不公平」現況得到改善的機會,也是脫離運動必須「持續不墜(KeepWalking)」的原因。

因此,脫離運動的理論歸納,可以從「傳統國家論(traditional state theory)」和「古典社會契約論(classical social-contract theory)」這兩部分來說明:

一、「傳統國家論」─

不談國家「起源(origin)」,只談國家「構成要素(components)─人民(people)、土地(territory)、政府(government)、主權(sovereignty)」的神聖。這是脫離運動者能以民族主義動員,主張獨立建國的關鍵,卻也是招致國家以武力鎮壓,加諸以「叛國者(traitor)」罪名的原因。上述兩造的主張與對抗,宛如英、俄、普、奧「四國同盟」打敗拿破崙一世後,以「大國承認」重劃歐洲地圖所奠定的傳統國際法;和以色列宣布建國後對抗阿拉伯世界以捍衛獨立事實的現代國際法,在大家面前上演「張飛打岳飛」的戲碼。張飛當然不會遇到岳飛,是編劇讓他們穿越時空來相遇,因此脫離運動能否成功的關鍵,不在於自身的努力,而在於列強利益能否取得平衡。藏獨如此,台獨亦如此。

二、「古典社會契約論」|

不談統治形式,只談主權在民,強調統治者正當性與合法性,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與授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民,以自願方式結合,共同成立一個新國家,這個國家和人民之間的關係,以社會契約的形式來維持,當國家違背承諾壓迫人民時,人民有權利推翻國家。換言之,從理性主義和自由主義的角度出發,國家是基於人民需要而被創造出來的產物,國家不能為人民服務,人民就有權利推翻它。美國獨立宣言如此,法國大革命亦如此。

然而,歷史發展的軌跡卻又充滿諷刺,脫離運動的里程碑是美國獨立宣言;反對脫離運動的石敢當是美國的內戰。值得深究的不是美國的角色矛盾,而是美國用聯邦制調和兩造的衝突。

︻實踐經驗︼

脫離運動的發展歷史由來已久,對現況「不公平」累積的批判史不絕書,就以上所述,主張脫離運動的個案舉例說明如下:

一、以稅負不公、民權被漠視為由,主張脫離運動者,如荷蘭脫離丹麥獨立,美國脫離英國獨立等。

二、以文化差異不被尊重、族群和生存空間的被壓迫為由,主張脫離運動者,如前南斯拉夫聯邦解體,巴斯克(Basques)脫離西班牙獨立運動,北愛爾蘭脫離英國獨立運動,北義大利獨立運動,魁北克(Quebec)脫離加拿大獨立運動等。

三、以領土主權被侵略為由,主張脫離運動者,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脫離前蘇聯獨立運動,烏克蘭、白俄羅斯脫離俄羅斯獨立運動等。

從上述理論歸納的兩個角度,進一步分析以上三種類型的個案後,在實踐經驗上可以得到下列三點結論:

一、「傳統國家論」是支持脫離運動的物質基礎,但動能不是民族主義的激情,而是「古典社會契約論」的理性主義和自由主義,這一點可以由條頓民族的荷蘭脫離丹麥獨立,央格魯薩克遜民族的美國脫離英國獨立,斯拉夫民族的烏克蘭脫離俄羅斯獨立等,得到證明。

二、脫離運動雖然脫離不了暴力陰影,但可以避免讓暴力路線來主導運動方向,關鍵在於「國家」機制是否崩貴?「國家」機制沒有崩潰,在暴力路線的陰影下,脫離運動者能與「國家」展開對話,尋求改善「不公平」現況的可能性,這是前南斯拉夫聯邦解體和巴斯克、北愛爾蘭、北義大利、魁北克等地脫離運動發展的差異。

三、先以「傳統國家論」爭取自主性、擺脫「舊」國家的支配;再以「古典社會契約論」爭取進步性,接受「新」國家的整合。這一點可以由前蘇聯成員國恢復獨立地位後,集體加入歐盟得到證明。

︻金門借鏡︼

從脫離運動的理論和實踐來看金門,值得金門借鏡之處有以下六點:

一、「金門脫離中華民國運動」的立足點,是認為金門現況的「不公平」,其內涵不是「文化差異不被尊重、族群和生存空間的被壓迫」,也不是「領土主權被侵略」,而是「稅負不公、民權被漠視」。

二、從「傳統國家論」來看,金門不僅有脫離中華民國的條件,更有宣布獨立的本錢;但從「古典社會契約論」來看,是以理性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思考,爭取金門利益極大化。

三、「金門脫離中華民國運動」必須起而行,以公民投票程序尋求與「國家」機制進行對話,不管是公投法的提議、連署和投票的程序,或是公投法第十七條規定的情況,都是爭取在脫離運動達成領土割裂目標前,讓金門的「不公平」現況得到改善的機會。

四、現行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並沒有處理地方脫離中央的機制。換言之,「金門脫離中華民國運動」上場時,現行體制只能以「叛國者」視之,宣布動員戡亂。因此「金門脫離中華民國運動」將是檢視台灣民主化工程完成後,對現行體制的衝擊和挑戰。

五、「金門脫離中華民國運動」形成的衝突點,不僅在於地方脫離中央的行動,更是攸關美、日、中三者間國際政治關係的互動,在戰略方面影響台海現況的維持,在戰術方面將會出現美、日、中三強,集體對中華民國政府當局施壓,要求與金門脫離運動進行對話,這是金門現況能否改善的關鍵。

六、「金門脫離中華民國運動」在戰略方面遭遇美、日、中三強的冷處理,或是在戰術方面遭遇中華民國政府當局的冷處理,將會使金門脫離運動面臨孤掌難鳴的處境。為了避免淪入上述窘境,必須要有採取激進路線和手段的規劃和準備,以免金門脫離運動胎死腹中。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