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玲:父母要陪孩子閱讀好書
「把飛鳥還給天空,天空便有了生命;把故事還給了孩子,孩子便有了魔力」!把自己交給吳淑玲三小時,她保證孩子的語文未來會有大進步!
由金門縣社會局主辦的九十六年度親職教育講座,昨天(八月二十五日)邀請吳淑玲(見圖)到社福館演講。講題是:「閱讀百分百,好品格好未來」。
吳淑玲是全國「好書大家讀」的年度總評審委員,也是各縣市故事志工培訓的指導老師;著作有:︽不信青春喚不回︾(兒童唐詩故事,獲行政院金鼎獎推薦獎)、︽陪孩子進入藝術殿堂︾、︽名曲教學與遊戲︾:::等。
社會局專員顏恩威在引言時表示:以前讀書是為自己,如今讀書是為子女;要讓小朋友過得更快樂,就要知道怎麼陪孩子讀書。
吳淑玲的授課方式,就是帶領學員進入書本或繪本。她給家長的觀念是:父母要陪著孩子大量閱讀好書,讓孩子大聲朗讀書本,讓孩子重覆敘述說故事的情節。她說,只要能從小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就可以一路踏實,不怕教改怎麼變。他給小朋友的功課則是:把爸爸媽媽教的故事,說給爺爺奶奶聽。
對於零到二歲的孩子,她建議家長給他們聽有聲書,看厚紙板書,玩觸摸書、造型書,還有在洗澡時可以看的塑膠書。
家裡同時有兩歲和五歲的孩子,有七本以上的書要準備給兩歲的孩子。如此一來,大的孩子不會有挫折感;小的孩子也不會一路跟不上來。
陪二到三歲的孩子唸書時,如果孩子耐性夠,就盡量照書唸,而不是化約成大意,因為照書唸的內容會比較豐富。此外,要用「故事結構分析法」、「手指跟讀」、「圖象閱讀」來帶領孩子。二到三歲的童書,要有較多的反覆句。看完書之後,親子要能有共同聊天的話題。親子之間,要有共同的話題,才有共同的美好回憶。
在昨天的親職教育課程中,吳淑玲用︽我爸爸︾、︽會飛的抱抱︾、︽狼來了︾、︽好想見到妳︾、︽米諾貓上街去買魚︾:::等童書做為教案。
在︽我爸爸︾中藏有許多圖象密碼,可以增加閱讀的樂趣;她說,如果孩子看不出來,也不必強求。
在︽會飛的抱抱︾中,主角小紅豬給郵務人員一個抱抱,請他「寄」給奶奶;於是這個「抱抱」就一再傳遞,最後真的讓奶奶收到了。途中,也有一些人因為被抱抱而改變了心情。奶奶收到抱抱,則回寄一個吻。這個吻有沒變成「會飛的吻」?故事沒有描述,但小紅豬拿到信時,臉出現了唇印!
︽好想見到妳︾是畫一對祖孫-你找我,我找你,卻各自撲空,最後終於在途中相遇。奶奶想見孫子,是因為水果熟了;孫子想見奶奶,是因為花開了,彼此想要送給對方;但故事若不翻到最後一頁,未必會意得過來。
吳淑玲表示,這些書本都寓有愛和關心;闔上書本,父母可以和孩子聊上兩句,讓他們知道,愛和關心要從小開始,從現在開始,不是長大才來做!一句話、一朵花、一張卡片、一個動作,都可以是一個關心。
︽米諾貓上街去買魚︾的故事是一隻貓受主人之託,上街買魚,但米諾貓一出門就想把魚吃掉,並努力找藉口;不過,一直到買到魚回家,米諾貓還是沒把魚吃掉。
生活中有很多誘因會讓孩子想要逾矩,心中的那一把尺 或規範在那裡,則是家庭教育的重點。有些人認為說了也沒有,但吳淑玲認為有「說」就一定有用,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不能作弊,不能說謊,不能偷竊!
吳淑玲表示:豐富的閱讀和豐富的生活經驗一樣重要!良善的行為規範,就從故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