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推動e化近20年總目標仍付闕如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特稿報導。
點閱率:381
推動e化近20年總目標仍付闕如

推動e化近20年總目標仍付闕如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與通訊科技的時代,電腦與網路成為人類社會的重要生產工具,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界線模糊了。在資訊與通訊科技的時代,全面的資訊與通訊建設,才能全面支撐建設金門成為二十一世紀國際觀光島的目標,包括支撐先進的縣政管理、先進的資訊交換、先進的社會服務、先進的觀光服務、先進的教育和研究、先進的安全維護、男女平等、強弱平等、人與自然的和諧等。

金門經歷四十多年的軍管,長期處於資訊封閉的狀態;惟金門縣政府於一九八九年五月成立「資訊推動小組」,積極推動業務電腦化作業,並以「七十六年台灣省所屬縣(市)政府電腦作業發展原則」,進行資訊體系之規劃與推動。一九九八年金門縣政府進行了資訊系統整體規劃,惟未依規劃逐一落實執行。再者,海底光纖電纜舖設,以及ADSL與台灣同步開放申請後,更使得金門之網路基礎建設可與台灣接軌。

而行政院於一九九八年擴大內需方案,對金門縣補助三千零二十九萬元,促使金門縣在執行「電子化/網路化政府」計畫的基礎環境建設方面,有很具體的成效:區域網路建置普及率,已達百分之百的目標值;連上網際網路普及率,亦已達百分之百的目標值。

而金門縣至民國七十八年才成立「資訊推動小組」推動資訊化業務,但時至今日,雖已有初步成果,但整體而言,仍缺乏總體的資訊發展目標。在金門縣並不具備發展硬體科技產業的條件(因離島特色,無法承受大規模的科學園區開發模式,加上本身受水電等能源供給限制),然而雖不適合發展高科技製造業,卻仍應有其資訊發展的整體目標,因為不同的目標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策略,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發展適合地區的策略,避免力量分散,應是主政決策者該優先處理的問題。

金門縣資訊發展工作,主要由縣政府研考室編制內之資訊課負責,但縣轄各級學校之資訊發展,則由縣政府教育局之縣網中心負責。由於兩個單位層級因素,目前僅限於配合中央交付工作,並無制定並執行整體資訊發展策略之能力。

根據財團法人中華綜合研究院訪談結果,由於縣府內各局處室的e化工作多數由各局處室自行負責承辦,包括採購規格的制定,到後續的驗收及執行,常因相關人員專業知識不足,而造成後續業務推動困難。由於缺乏專責單位負責整合相關策略,造成許多具有指標意義的基礎資料無法建置(例如:建置電子地圖所需之地籍資料圖繪製),或各單位各行其事,無法有效利用資源。綜上如系統整合困難、資訊單位層級不高、協調功效打折扣、欠缺橫向整體性規劃、資訊專業人才不足等問題,皆於一九九八年之資訊整體規劃中提及,但問題至今仍未解決,嚴重影響金門在資訊與通訊科技時代的發展。

由於e化資訊服務對離島居民而言,實屬重要服務,除了在地需求高外,對於有觀光客或有意來投資者,一個完整的、即時的資訊服務更是不可或缺。另外,網際網路發達所帶來的無限商機,也應該完整呈現金門的特色給全世界的網路居民。

然而根據統計,金門近四百家旅遊相關產業,e化的比例卻僅有百分之十二點三,顯得跟不上網路科技發展的新潮流。未來金門縣應有專責單位對內負責制定及整合各部門的資訊策略,對外則負責協調相關服務,統一建制提供各種資訊情報的平台,並且逐步完成資訊人才的養成。

在資訊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各級產業已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人才的取得成為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因為硬體建置容易,但人才的培養困難。金門縣人口外移情況嚴重,本身雖然有發展數位島嶼的環境,但若要成功開創數位產業商機,人才仍是決定性的因素。若空有數位環境的建置,卻無法吸引優秀人才,或培育在地人才,則再多的硬體建設也只是空殼。

而金門縣若要能成功發展成低污染、知識密集的「國際觀光島、數位新金門」,除了要有完善的硬體設施外,研擬完整人才的培養計畫,亦是必要的配套措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