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繼父志不敢忘73年後再踏上金門島一圓繼續傳佈福音的父親遺願

承繼父志不敢忘73年後再踏上金門島一圓繼續傳佈福音的父親遺願
七十三年前,金門基督教會第十一任牧師黃衛民策劃籌建牧師樓,七十三年後,已故黃衛民牧師的女兒黃雅瓊、黃雅川、黃長煜姐弟以及家屬也專程從香港、廈門和台灣等三地共聚金門參與牧師樓的重建落成啟用活動,也勾起了童年歲月生活點滴的回憶。黃雅瓊姐弟希望兩岸小三通的手續愈來愈簡化,可以經常往來兩地的「家」,承繼父親的遺志,繼續的傳佈福音。
居住廈門的現年七十八歲黃雅瓊帶著妹妹黃雅川、和住在香港的弟弟黃長煜、李賢如夫婦以及住在台灣台南的表姐許翠碧,一同回到金門參與金門基督教會牧師樓落成感恩禮拜活動,姐弟高興的心情洋溢於臉上。他們說,父親生前曾交代說:有機會一定要回到金門基督教會的家,盼了七十多年,終於可以一圓父親的遺願。
黃雅瓊說,廈門新街堂教會於民國十七年派她的父親到金門傳道,她和妹妹黃雅川、弟弟黃長煜是在金門出生成長,到了民國二十六年,日本侵占金門,佔據了金門基督教會,姐弟隨著父母逃難到廈門,當年她已是八歲大的小孩,童年歲月生活都在金門,儘管歲月的流逝,人事全非,但是金門基督教會教堂這一棟老建築還是依舊,教會有太多屬於他們姐弟的成長回憶。
黃雅瓊表示,她的父親一生致力傳道,從金門回到廈門後繼續傳佈福音,夫唱婦隨,母親也一直默默的支持,在主的恩典眷顧下,父母親都很長壽,父親活到九十四歲、母親九十七歲才蒙主寵召,父母親生前的遺願,就是希望子女們有一天能再回到金門基督教會的家。
黃雅瓊表示,父母親的遺願,一直縈繞姐弟的心中,盼望有一天能圓夢。今年六月,金門基督教會第十八任牧師汪王屏率領金門教友循小三通管道到廈門等地進行「福音關懷之旅」,也到廈門新街堂教會交流,邀請教友組團到金門參與牧師樓重建落成啟用活動,這個訊息帶給她和家人到金門的「希望」,家人相當的歡喜。
黃雅瓊表示,她和妹妹黃雅川著手進行組團到金門事宜,聚合廈門新街堂、竹樹堂基督教會松年團契的教友一起來金門。她說,松年團契都是老教友,這一趟到金門的二十四位教友,年齡最高的九十歲,都是第一次到金門,感受到金門教友的盛情接待和濃濃的人情味,留下美好又難忘的回憶。黃雅瓊也說,當年和父親是坐著小船匆促逃難,今日和教友則是徜徉坐著大船回到金門,心裡有一番不同的感受,此外,金門也變的不一樣,各項建設發展是不可同日而語。
旅居香港的黃長煜也當面向金門縣長李炷烽反映到金門手續的難辦,這一趟金門行,他們姐弟原本計畫在廈門會面,再循小三通管道到金門,未料,台灣政府目前還未開放港澳人士可以小三通,夫婦倆只得從香港搭機到台灣再回到金門與姐姐會面。黃長煜說,也是在金門出生的弟弟黃長烈專程從加拿大趕回廈門要一同到金門,只因繁複又冗長的手續時間而未能成行,相當的遺憾。黃長煜希望未來兩岸的小三通手續能愈來愈簡化,來往更方便。黃雅瓊也希望下一次小三通,能從金門直接到台灣探望親友。
李縣長無奈的說,金門縣政府可說是天天在向台灣中央主管部會爭取能擴大開放小三通中轉的對象,能比照港澳的模式從金門自由進出兩岸,帶給兩岸人民行的方便,也助益活絡地方經濟的發展。李縣長還是歡迎他們能經常回到金門基督教會的「家」。
黃雅瓊姐弟在金門僅停留兩天的時間,姐弟把握機會尋覓童年歲月的身影,也試著要找尋金門的義父、奶媽和童年玩伴,只是時間的久遠,未有結果,不過,還是很高興的重溫童年快樂的回憶。
黃雅瓊的父親黃衛民牧師和金門基督教會長老王欽元的父親是好友,黃雅瓊姐弟和王欽元聊及長輩生前的種種過往,有聊不完的往事。黃雅瓊和妹妹、弟弟九人,在大陸以及香港和加拿大事業有成,姐弟們也一直承繼父親傳道的遺志,捐出款項成立了「黃衛民牧師基金會」,並結合教友的部分資源,一起努力的深入閩南農村傳道,並關懷幫助貧困家庭,將對父親的思念化為大愛,繼續扮演神僕的角色傳道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