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普渡祭品超炫沙美今年很有看頭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沙報導。
點閱率:1,194
普渡祭品超炫沙美今年很有看頭

普渡祭品超炫沙美今年很有看頭

迎「大士」,送「大士」,來去慈悲主普渡;焚「焦面」,化「焦面」,內外盡化解倒懸;汶沙里七月鬼月的普渡活動,隨著化「大士爺」和焚「官兵亭」的活動結束;但昨天還留下一個尾聲,那就是送大士的儀式。

汶沙里的普渡雖然是鬼月的最後一天為正日,但迎、安大士爺的活動是在農曆七月二十五日;因此,整個普渡的儀式,實際上跨了五天。普渡活動在前夜結束之後,昨天上午九點多,還有送大士的活動。

汶沙里的普渡活動,在前天下午,於普渡公棚,有統一敬拜的活動;傍晚在各家的屋前有拜門口的活動。入夜以後,在祠堂前有「放焰口」的誦經度亡法事;此外,沙美各街道則排出普桌,擺上各式各樣的山珍海味、糕餅點心、工藝飾品。普桌的頭端奉有一尊觀世音,普桌尾端擺了一對「罐頭塔」。

在復興街到博愛街的丁字路口,普桌上比較顯眼的供品就是「八二三戰役紀念」的金門陶瓷,有大砲,有砲彈;另有木雕的四大天王(手持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手持寶劍的南方增長天王;手繞一條龍的西方廣目天王;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的北方多聞天王)。

博愛街上段(近復興街)的普桌是用門板架成的,這是當地的特色。過去,店家的店門是用木板一扇銜一扇拼成;至今,普桌仍延傳統,用門板充當。在普桌上,供有幾十個小碟子,排成矩陣;每碟上都有小巧的「吹玻琉」飾品或陶瓷品;造形包括象、鵝、犬、龜:::等。

博愛街下段(近三民路)以傳統的祭祀食品為主,比較搶眼的是在一碗紅綠辣椒上,放一個白色麵龜。

三民路的普桌今年特別有看頭,普桌的頭端是抱子觀音,座旁是三組虎母育子的絨毛飾品。普桌上有許多炫目的戰士模型(由黃子威製作及提供);有螺貝做成的姜太公釣魚;有木瓜和茄子做成的神仙班(頭部用模型)。

和平街供品也是以傳統的食品為主;不過,這裡可以看到螃蟹、魚類等水族造型的麵包。

在「巴剎」(沙美巿場的魚肉)中的普桌,頭端奉有觀音;觀音像之後還有雕著對聯及花卉的屏風。對聯上寫者:「楊柳枝頭甘露洒,蓮花座上慧風生」。供桌上有貝類、塑膠、竹子、木材、絨毛等各種材質的飾品,形象有和尚打拳、貓咪:::。

在沙美街道,多年來,即使是過年,人們也沒有遊街的興致;每年只有普渡的這一天晚上,才能藉著普桌上新舊交陳的玩意兒,吸引大人、小孩,甚至是外鄉的民眾,到此一遊。

放焰口是在張氏宗祠門前舉行,由道士在八仙桌上誦經,桌上除了一盞油燈外,還放了「麵手」、「麵腳」|大概有為亡魂接續斷手、斷足的意味。道士一邊唸經,一邊撒出錢幣;階下則有許多孩童和少年家等著撿錢。

前夜十一點左右,普渡活動進入最後一個高潮,那就是將竹紮紙糊的焦面大士,請入金爐,與金紙一起焚化。焦面大士傳說是觀音大士的化身,以火紋身,像貌獰厲,在普渡期間維持眾鬼的秩序。在祭儀中,道士轉達「焦面大士」的告誡(飭令)孤魂,在普渡之後:「有墳歸墳,有墓歸墓,無墳無墓歸泰山門外,逍遙極樂界:::」。

汶沙里的中元普渡有焦面大士主普,有「官兵亭」祭國軍陣公亡士官兵,關懷的對象包括「十方三界內,六道四生中」中「有靈無祀,有草無木」的男女孤魂。(十方是指:上、下、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是指: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四生是指:卵生、胎生、溼生、化生。)

普渡幽冥,獻祭擺供,一方面對飄零泉路者表示哀矜,一方面對盡瘁犧牲者表示愴念;最終則是希望默施匡祐,期使民安國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