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江溪口紅樹林為免生態浩劫建設局著手展開處理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縣府報導。
點閱率:489

紅樹林有了「護花使者」?事實上,不是「護花使者」,而是「互花米草」。

縣府表示,浯江溪口紅樹林發現互花米草入侵,為確保紅樹林的成長,縣府建設局已積極著手處理中。

縣府說明,互花米草又稱大米草,為多年生草本,生於潮間帶,植株耐鹽耐淹,抗風浪,種子可隨風浪傳播,根系分佈在六十公分深的灘土中,單株一年內可繁殖幾十、上百株。互花米草會造成湖間帶陸化,破壞湖間帶生物棲地,對湖間帶生態影響甚鉅,已名列世界百大入侵生物。

縣府指出,互花米草原產地為美國東南部海岸,在美國西部和歐洲海岸歸化,中國大陸自一九七九年開始引進,它具有耐鹼、耐潮汐淹沒、繁殖力強、根系發達等特點,曾被認為是保灘護堤、促淤造陸的最佳植物。

但近年來卻逐漸變成害草,因為互花米草有超強的生存能力,瘋狂地霸佔著灘塗,嚴重破壞沿海灘塗的生態環境,導致密密麻麻的互花米草底下鮮有生物,中間沒有鳥的歇腳地,身旁的植物被擠壓得枯黃、萎靡。危害的情形主要包括:破壞近海生物棲息環境,影響灘塗養殖;堵塞航道,影響船隻出港;影響海水交換能力,導致水質下降,並誘發赤湖;威脅本土海岸生態系統,致使大片紅樹林消失。

如何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繁殖?縣府說,目前人工及機械清除效率低;除草劑通常只能清除地表以上部分,對於灘塗中的種子和根系較差;而生物防治尚在實驗階段。

目前作法為,在不影響濕地生態原則下,考量以人工及機械清除,而據報導,大陸福建興華農林研究所和羅源縣林業科學技術推廣站共同開發出「灘塗米草除控劑」,在羅源灣松山鎮和霞浦縣東吾洋試點取得成功,解決米草一天逢兩次漲潮無法徹底根除的難題,採用最新化學配方與助劑讓其快速吸收,達到控滅效果。同時,經大陸國家海洋局閩東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浙江醫科大學等權威部門鑒定,該藥劑使用後無化學殘留,不影響灘泥土壤成分,不影響海洋生物環境,並在試點上成功種植紅樹林,有助於修復與改善濕地生態環境,因此,建設局將積極與大陸連繫洽詢相關事宜。

浯江溪口潮間帶可以說是金門紅樹林分布最具代表性的地區,此處主要以海茄苳為主,據金門地區生態研究專家陳西村在「金門的紅樹林」一文中估計,數量大小植株應可達萬株以上。全世界紅樹林植物約有六十餘種,金門由於冬季低溫的限制,真正紅樹林只有水筆仔、海茄苳、桐花樹及老鼠勒四種。

明明是一片青蔥翠綠的植物群,為甚麼卻稱呼為「紅」樹林?

陳西村說明,紅樹林的中文名稱源自於紅樹科植物紅茄苳的特徵,這種樹的木材、樹幹、枝條及花朵都是紅色的,其植物體內因含有大量的「單寧」,可以提煉染料,在空氣中氧化即成紅色,故稱之為「紅樹林」,後來乃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沿海潮間帶泥濘地上所有的植物群統稱之為「紅樹林」,又稱「潮汐林」。

紅樹林濕地早期被誤為蚊蚋叢生的瘴癘的地方,因此不被大家所珍惜,近幾年各國漸漸注意到紅樹林在生態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紅樹林價值觀逐漸改變,環保意識的高漲更使得紅樹林的保育成為世界性的課題。紅樹林主要具有生態、環境保護、學術教育、經濟等功能。

在生態功能方面,紅樹林沼澤區內匯集來自上游及海洋所帶來的各種有機物及有機鹽,再加上紅樹林植物體本身新陳代謝所掉落之枯枝落葉,會使得在區或沈積大量的有機養分,可以藉著潮汐提供給海域內的浮游生物利用,而沉積底泥中之有機物是底棲動物的最佳生存環境,如此形成一個完整的碎屑食物網,提供魚、蝦、貝類等生物豐富的食物來源及棲息場所,同時構成一個具有高度生產力的生態系,是聯結陸地與海洋的重要媒介。紅樹林同時是鳥類重要的覓食場所,海棲生物的棲息場所,保護紅樹林可以維持海岸河口生態的平衡發展,更是保護候鳥及珍貴稀有生物的棲息地。

在環境保護功能方面,紅樹林由於特殊的形態,可以攔截泥沙擴大灘地,也可以保護海灣不受大浪的直接襲擊,具有護岸功能。同時紅樹提供許多的生物庇護的場所,可以過濾有毒物質及營養貯存,如果紅樹林消失,會使得污染物會直接排入海中,生存在河口的生物會受到波及,影響河口生態體系至鉅。

在學術教育功能方面, 紅樹林生態體系的組成分子相當豐富,有藻類、菌類、鳥類、魚類、節肢動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軟體動物等等,對於遺傳基因之保存相當重要,且紅樹林內之生態,對於學術研究非常重要。

在經濟功能方面,紅樹林樹皮含有大量的單寧,可以作染料的萃取,木材可以作建材、家具及炭材。紅樹林是許多魚蝦貝類的最佳覓食場所,如果在養殖場裡種植紅樹林,可以利用其枯枝落葉,提供養殖食物的來源,減少飼養成本。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