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賢捐資興學正義國小勒石紀念永垂不朽
誠實正義!昨日辦理創校第八十三周年校慶,學校經評選選出十位熱心教育鄉賢,將其貢獻教育的事蹟刻於川堂勒石紀念,昨日也於校慶活動中舉行揭碑儀式,縣長李炷烽也前往參加,對於學校此一作法予以讚賞,也期許學生們能努力向上,學習先賢奮鬥精神,為自己也為地方開創美好將來。
健康快樂成功心、精緻溫馨正義情!正義國小自民國十三年創校以來,今年邁入第八十三個年頭,昨日辦理校慶暨新校舍啟用典禮。教育乃百年大計,學校為感念鄉賢熱心教育、捐資興學,訂定辦法,由校方、學生家長會等組成評審小組,經各界推薦名單中,選出陳景蘭、陳文忠、陳金水、陳民農、陳懷謹、陳根南、陳友財、李贊發、陳再權、陳清順等十名熱心教育人士將其興學事蹟刻於川堂勒石紀念,以永世垂念,彰顯其對學校的貢獻,也激勵學生謹記先賢的奮鬥精神。
在十位熱心教育人士中,有的為學校創始人,以身示範對於興學不遺餘力,雖然旅居海外,但對家鄉念念不忘,捐資興學嘉惠家鄉學子,其中陳景蘭(1881-1942)於一九二四年出資創辦尚卿小學(正義國小前身),熱心教育急公好義。
陳文忠(1904-1973)繼陳景蘭之後,雖渡星洲,但捐資興學十餘載,直至政府公辦設校止,民國五十三年學校構建校舍時,也率兒響應損款一萬五仟元,讓地方受益匪淺。
陳金水先生(民前5年至民國92年),家中亦漁亦農,但仍出錢出力,並發動僑親族眾踴躍損資獻地,用心充實興學設施,任學校校董會會長,家長會主席長達十六年之久。
陳民農(1914-1995)幼時刻苦自勵,少壯離鄉到外經營事業,有成就後除數度返鄉探親並慷慨損輸協助興建校舍及設備,並於1986年以其名損獻台幣五十萬元設置獎學金基金專戶,以獎勵後進。
陳懷謹(1920-1996)抗戰後赴星洲發展,事業有成後不忘家鄉公益,一九六四年損獻新台幣一萬一仟元,贊助學校興建校舍,另外,於返金省親時又損給家長會二十萬元。辭世後,其嗣為緬懷其愛鄉精神,由其三子雅慶倡議設置「陳懷謹先生紀念獎學金」,自一九九六年迄今,每年提供十萬元獎學金,獎掖後進,子承父志熱心教育,貢獻鄉梓。
陳根南(民21-民94)年幼隨母親赴印尼與父親胼手胝足,艱苦經營事業,一九四七年秋返鄉營商,由於感慨年幼失學也深知讀書識字之重要,為獎掖後進,於民國八十九年,損款新台幣五十萬元成立學校獎助學金基金,除熱心教育外,在世時也延續其父陳天賜之善行,服務桑梓。
陳友財,民國十年出生,啟蒙於尚鄉小學,以漁農為業,教子有方,兒孫成群,熱心公益,關懷地方教育,民國五十二年時捐獻土地一千平方公尺,供學校興建校舍,慷慨樂捐。
李贊發,民國十三年出生,曾任學校校長達九年之久,為人篤實,以校作家,親切自然,深植地方懷念與敬仰的教育家,服務正義期間,建設校園,致力綠美化工作,為學校現今美麗景象奠定基礎。
陳再權,民國二十三年出生,畢業於正義國小,過去善於為民服務、樂於助人,曾任金湖鎮民代表會第一、二屆主席,金門縣諮詢代表會代表,金門縣議會副議長等職,期間熱心公益、關懷教育,任學校家長會會長長達三十二年之久,出錢出力,犧牲奉獻,協助校務發展造福學子。
陳清順,民國二十四年出生,長期鑽研傳統建築規制與修復技術、參與調查研究,成果豐碩,如陳景蘭洋樓、得月樓、茅山、倒影二塔等。近期也慨捐六十萬元給母校,作為學子求學發展獎勵之用,愛鄉愛校之情懷難能可貴,為鄉里、學子所景仰。
正義國小感佩大家對學校的付出與貢獻,以勒石記事,期能永傳佳史,也讓代代子孫能夠明瞭過去求學之不易、創校之艱辛,期勉學生飲水思源、學習鄉賢的精神,努力為自我開創美麗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