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觀察站》一位大陸青年的來信/傅崑成
這是一位大陸青年前幾日寄來的信件。筆者姑且將他的大名改為王存青吧!
這封信裏頭透露出了一些大陸知識青年目前所面對的現實面問題。家庭、事業和傳統中國人念念不忘的高學位,到底該不該兼顧?如何兼顧?
事實上,今天的大陸就如同筆者年輕時的臺灣,一切都在蓬勃發展中。處處是機會,行行出狀元,端看你如何去掌握機會,發揮自我。在廈大任教的日子裏,筆者不止一次地建議一些聰明、進取的青年朋友,不必一定要念到碩士、博士。世界上成功的人很多,他們的成就與貢獻,並不與博士學位有必然的關聯。
我很高興王存青做出了停止考研,走進職場的決定。他懷孕的妻子一定更感欣慰||
傅老師:
您好!
新學期開始了,你一定開始忙了。我是王存青,就是那個經常來聽您的課,那天還來您辦公室問您海洋事務專業的招生情況。
冒昧給您寫信是想告訴您,我已經來到浙江義烏,現在一家語言培訓機構做市場銷售,準備下一步找份外貿業務員的工作。
正如您告訴我的一樣: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
這個城市發展很快,小商品行銷世界各地,很多地方的客商都在這開公司,包括臺灣。
我相信在這裏會找到我的位置,實現我的價值的。
前兩年我執著於考研,是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可:因為我十年前畢業于福建林校,之後工作,又脫產到華東政法學院自學考試。
也是為了成為像您這樣的人,儒雅,長者風度。
太過執著就進入了誤區。如果我繼續考研,就會成為不負責任的人,因為我已經結婚了,我曾帶我太太來聽您的課,在後排聽課聽得伸懶腰的就是她(呵呵,她讀書不多,不過這兩年是她打工支援我考研)。而且明年就要當爸爸了。
如果不是那天您點醒我,可能我現在還在準備考研,讓妻子受苦,最後成為一個於人於己都沒有多大好處的有碩士學歷的人,就像範進。
您對我影響很大,連您這樣精於學術,在治學上十分嚴謹的師長都認為:並非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看來我對生活的理解確實有些狹隘,原以為只有讀書這條路才能通向幸福生活,再讀下去只會變成一個書呆子,
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今我就換條道路走走。
來到義烏,每天接觸不同的人,我養成了一個習慣,碰到人總喜歡問,你是哪來的?(這是向您學來的)如果是從一個我以前不知道的地方來的,就會說,你是我認識的第一個某某地方的人。在這裏我認識了來自江西、安徽、陝西、山東、遼寧、新疆、河南、山西的打工者。在這像我們這樣來打工的有百萬之眾。
在一天之內,在一個市場會碰到孟加拉國、伊朗、伊拉克、印度、沙特、尼日利亞,坦桑尼亞的商人。在這有八千多常駐的外國客商。
以後我想去非洲做生意,把更多的中國貨賣到那裏去。
傅老師,真期望還能再聽到您的課,您幽默謙和,在原則上不失嚴厲的上課風格讓我印象深刻。
在廈大兩年,能受到您的教誨,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
您讓我看到一位學者可以學問精湛同時通達世故,學問好,為人也好。
上您的課讓我大大消除了對臺灣的隔閡感,您是我接觸最多的臺灣人。
如您所說,臺灣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如果能發揮新加坡對馬來西亞,英國對歐洲的作用,善莫大焉。
希望你不要太過勞累,有空練練太極。
存青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