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時光隧道神遊千百年前后浦城
秋颱掃過的昨日午後,霪雨霏霏,地方文史工作者林金榮帶領金門國家公園解說義工,穿街走巷,踏著千百年前,老祖先曾走過的步履,造訪隱身於市集角落的浯島風華,試圖重新拼湊已經有些模糊的后浦容顏。
為強化解說技巧,豐富解說內涵,金門國家公園解說義工們特別聘請對后浦歷史有深入研究的地方文史工作者林金榮擔任講師,為大家介紹導覽后浦的歷史、典故,雖然天色暗沉,不時飄來微雨,但眾人絲毫不減興致,跟著林金榮,走入時光隧道,神遊千百年前的后浦城。
沿著摸乳巷,經「轎巷」,越「水門」,穿過「橫街」,轉進「南門街」,再回到現實,循著新街、北門街,回返總兵署。
當年轎夫往來穿梭的「轎巷」,已聽聞不到昔日的喧嘩,轎夫已往,喚轎聲已遠,替代的是頹圮的老洋樓,鏽透的雕花鐵門,和滿街的靜謐。
巷口「陳詩吟番仔樓」,於民國二十一年,由落番新加坡、印尼,創業有成的陳詩吟,與續弦珠山人薛賢珍返金興建。
牆柱精雕細琢,彩磚色彩斑斕,有洋式的熱情,也有傳統的典雅。三十歲落番,六十歲返金,陳詩吟早已歷盡滄桑,面對故鄉人事全非的世態,想來感觸良多。誰又知,才建好的樓房,才築起的夢想,卻因為日軍登陸,不得不遠走異鄉,陳詩吟始終無法駐足自己的王國,一切終究煙消雲散。
三十八年,曾是文化工作隊、勞軍隊的住所;四十幾年,情報單位也曾借用;七十年,又成了教師宿舍。
陳詩吟無法入駐的遺憾,學員們為他弭平。
穿過生鏽的鐵門,進入大廳,連著大片鏡面的木製櫃子置於正中,牆壁上鑲嵌的是色彩豔麗的磁磚,兩旁則放著雕工精細的太師椅,大廳後,房間內的紅眠床,懸掛著白色的蚊帳,和幾十年的老故事。
石製的樓梯,即使在數十年之後,依然相當穩固,二樓的小天井,有稀稀疏疏的光影灑落,但因為砍除老樹而缺了一角的屋宇,春雨夏颱秋風冬雪,加劇了洋樓的頹敗。
廂房中,天花板上別有洞天,鑿空的方形空間,攀爬上去,就是隱秘的小閣樓,再往上,就是朗朗的天際。
電影上的一幕,強盜湧入,主人搬來梯子,一家老小登上梯子,爬上小閣樓,將梯子移去,將鑿開的天花板一角掩蓋好,就成了最好的藏匿處。這樣的設計,可以想像當年金門島鄉的兵荒馬亂。
「水門」已成歷史。原本放眼的汪洋,經過歲月的積累,變成一大片黃土地。看不到水,看不到河,也望不到船來舟往的大海。
不遠處,旅新加坡銀行家黃祖耀的外婆家,穩固的地基剛紮下,中日大戰便爆發,為了「走日本」,赴渡頭,出異鄉,殘存的地基遺址,冷眼坐看亂世的流離。
原本人聲鼎沸的「橫街」,如今人去樓空,風華不再。「陳寶益」銀樓、「泉茂」商行、「異香」糕點,頹圮的店招,靜靜訴說半世紀前的流水年華。
「陳寶益」銀樓,曾是老街金光閃閃的一景,後人陳村牧,娶縣商會理事長傅錫琪長女傅麗端為妻,當上廈門集美中學的校長,成了廈門聞人陳嘉庚的得力助手。
當年要出外遠行或子女嫁娶,都會來打個金片子,民國二十六年,聽聞日軍即將登陸,陳家老小收拾細軟、關上舖子,流浪異地。
來自大陸泉州的「泉茂」商行以釀酒聞名,民國四十二年,一紙禁酒令下,祖傳自釀酒香,從此不再。
閒步過將軍第前的石板路,右側就是不起眼的邱良功故宅,邱良功事母至孝,任官廉潔,傳說朝廷賜建爵府,因為鄰居老嫗哀求留一處養老地,官大勢大的邱良功存仁心,放棄收買該地擴建的想法,也打消翻修成大厝的念頭,外觀簡樸的故宅,相較金門其他堂皇的屋宇建物,顯得簡陋,與戰功顯赫的邱良功身份極不相稱,但是,能不以官壓人,體恤下層,卻讓這座簡樸的故宅,因為主人的仁心,益發彰顯出不凡的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