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楊水應新書明問世暨慶賀鑽石婚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綜合報導。
點閱率:401

旅台鄉籍大老楊水應,在企業界奮鬥有成,今年又逢他與另一半結褵六十週年,在如今子女各有所成,子女與好友們均公認有隆盛集會慶賀的必要,因此,訂明日上午十一時在臺北市松山區王朝大飯店(原環亞大飯店)舉行「上善若水|楊水應創業記暨鑽石婚紀念餐會」,邀約親友參加共襄慶賀。

楊水應,一生赤手空拳打天下,屢經百險,經歷千辛萬苦,才順利達成展業興家的心願。如今子女各有所成,家庭幸福美滿,在適逢他的創業傳記︽上善若水︾新書問世,子女與好友們均公認有隆盛集會慶賀的必要,一則人生在世有「金婚」已屬不易,登甲子「鑽石」之慶者更難。楊水應生於金門,長於金門,立業於臺海兩岸三地,對家鄉情深義重。近年來,遊遍世界的好山好水,也實踐了人生「先苦後甘」的哲理。他的創業記,除了是為自己的精彩人生,留下珍貴的記錄外,也是替家鄉的烽火歲月留下親身的見證,深具重大意義與價值。

書名取自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萬物而不爭。」是楊水應對自己的一種自勉錄,也非常契合他的人格特質,採取鑽石婚與祝壽活動合併舉行,則是子女們對父母的一片孝心。

楊水應這本回憶錄,包括:幼年時期|農家子弟,輟學耕作,刻苦自勵。少年時期|半工半讀,學習經商,磨練實力。青年時期|冒險患難,遍嘗辛酸,艱辛創業。中年時期|海上風險,烽火連天,興家立業。壯年時期|順天應人,掌握先機,建立商譽。老年時期|服務鄉親,回饋社會,雲遊世界。在提序文中,縣長李炷烽指出,旅台鄉籍大老楊水應,係金寧鄉湖下村人,出生於民國十一年,幼時父親與五位兄長均遠赴馬來西亞打拚,唯留楊水應在家侍母,故自小即養成堅毅刻苦之性格,每天上山下海,從事耕稼漁事,從不間斷;十餘歲時,隨母遷往金城,賃屋而居,舉凡苦力、船運、雜役等工作,無不用心學習,多年後集資創立豐源商店、和記布行等。

及長,曾親與震驚中外之古寧頭戰役與八二三炮戰,迨至民國四十八年,砲戰方歇,毅然決定攜母舉家遷赴臺灣。初期從事台金兩地貿易,先後創辦鴻安紡織廠、鴻嘉貿易公司、隆安布行及鴻瑄化學皮革廠等事業,由於勤奮經營,處事誠信,事業乃蒸蒸日上。楊水應平素熱心公益,樂於回饋鄉里,並且積極服務鄉親,對於家鄉教育文化與基層建設,均竭心盡力。例如,設立「紀念雙親楊篤江先生、張含英女士獎學金」;長期捐助台北市同鄉會、董楊宗親會、湖峰楊氏獎學金、浯島城隍廟及湖峰雙忠廟重建經費;此外,大同之家、家扶中心等機構,亦是長期支助者、認養人等。楊水應多年善行,乃於民國七十七年榮膺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獲頒「八德獎」,八十四年再獲金門縣政府頒發「企業成就獎」,均可謂實至名歸。

楊水應長期旅居台北首善之區,深刻體認唯有鄉親團結合作,乃能求生存、謀發展,相互奧援,爰登高一呼,創立「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挹注所需資材,先後擔任七屆理事長,期間熱心服務鄉親、濟助弱勢團體與貧戶,並率先捐資購置同鄉會會址,貢獻昭著。他曾歷任台北市布商同業公會理事、楊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台北四知堂文教公益協會理事長以及金門縣政顧問等要職。近年來,更將原有事業,擴大投資至大陸多處重要城市,經營之篤實與判斷之精到,允為商界典範。

楊水應親身參與戰役歷史之機緣,證見海峽兩岸烽火連天之時代,秉持金門人刻苦勤奮之精神,參與了舉世推崇之台灣經濟奇蹟,雖自幼失學,無正式學歷,卻在苦學自修中,不斷的自我成長,追求卓越,不僅躋身為一成功之企業家,尤能以無私的大愛,長期回饋社會,以具體行動,支持金門經建發展,其仁德風範,深受各地鄉親敬重。

楊水應在自序中提到,雖自幼失學,未能擁有高學歷,但從年幼時代,就親身體驗到「天生我才必有所用」的道理,認為遇到人生困境與低潮時,更應當克服困難,突破人生重圍,並要及時奮發圖強,不為惡劣環境所屈服。而自己一生待人處事的原則,始終本著「自立更生、積極奮鬥、吃苦耐勞、樂觀進取、力爭上游、寬厚待人、敬業樂群、慈悲為懷、熱心公益,以及回饋社會」的基本信念,並朝此人生目標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雖其間也曾歷經千辛萬苦,但始終相信,會有苦盡甘來的一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