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發展金門觀光應建構整合平台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題報導。
點閱率:419
字型大小:
發展金門觀光應建構整合平台

發展金門觀光應建構整合平台

金門的觀光發展,應該形成「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的態勢,由企業當體,政府則退居第二線!原有的單一旅遊目的,應朝向區域產業鏈整合發展。公部門、私部門和第三部門應該由鬆散的對話式整合,朝向緊密型的制度整合。

「金門縣旅遊發展協會」秘書長暨「金門縣旅行公會」總幹事楊再平(見圖,張建騰攝)已經完成他的碩士論文-「︽金廈旅遊圈︾整合架構下的金門觀光發展策略管理之研究」。上述的內容,就是他對「金廈旅遊圈」的部分建議。他的這部論文,將應邀到廈門發表。

楊再平積極投入金門觀光已經十多年;過去兩年,在銘傳大學教授吳武忠的指導下,他讓實務工作與理論研究做了術與學的融合,對金門觀光發展的策略做了探究。他的論文,約有二十六萬字,厚達二百五十九頁。

楊再平的研究與過去眾多研究的最大不同,是從「區域旅遊系統」的角度,對金門觀光發展的資源基礎面、組織面、區域巿場面的發展和管理加以探討,並藉金廈觀光的優劣比較,探討「金廈旅遊圈」應採取的優勢發展策略及整合管理。

金門自一九九三年開放台灣遊客到金門旅遊,但因事前缺乏完整規劃,衍生積重難返的觀光產業亂象,包括惡性競爭所導致的品質低落;如今,以大陸遊客為新客源的巿場已經逐漸成形,楊再平認為:金門應在「小三通」邁向「大三通」之前,充分掌握「金廈旅遊圈」的整合發展趨勢,優先研擬有利於金門觀光發整的整合機制、策略發展以及管理規劃,才能逐步壯大競爭力。

在文獻探討的部分,楊再平對觀光發展與相觀理論做了分析;對金門觀光發展歷程及開放大陸人民赴金門旅遊政策做了回顧;對區域旅遊合作的相關理論做了整理;對策略管理的相關理論做了探討;並於論文中列舉了整合觀點在策略管理上的運用。

在研究過程,楊再平對「金廈旅遊圈」做了脈絡分析、總體環境分析(PEST分析)、競爭環境分析(五力分析)、內部環境分析(旅遊價值鏈分析)、組織平台現況與整合力分析,並做了「金廈旅遊圈」的結構模式和整合架構分析。

透過文獻探討、歷史回顧和研究分析,楊再平提出了對政府部門、旅遊企業、第三部門的建議,那就是六項互動整合策略,希望三大部門能夠共構「整合機制平台」。

對政府部門,他的建議是:金門的觀光,應從政府主導策略,逐步朝向巿場主導策略發展;推動各種「制度創新」,朝向創造區域旅遊合作環境的最優化發展。此外,應從單一旅遊目的地的地域整合,逐步朝向網絡型的區域系統整合發展。

對旅遊企業,他的建議是:要從單一旅遊目的資源的基礎優勢,逐步朝向區域產業鏈整合優勢;從單一旅遊目的地產品組合行銷,逐步朝向共構跨區域旅遊產品及品牌行銷。

對於第三部門,他的建議是:要從鬆散的協商對話式整合機制,逐步朝向緊密型的制度化整合機制;要從創造單一區域整合平台,逐步朝向與不同區域整合平台進行相互競合。

楊再平認為「小三通」通航之後,「金廈旅遊圈」的形成已經是必然的趨勢。旅遊圈是旅遊流在特定區域內流動、互動的現象和關係;「金廈旅遊圈」應定位為「非同一行政區內」的「區域旅遊合作圈」及「特殊的,跨兩岸邊界」的「區間合作體系」。金廈旅遊的合作模式,應形成「雙核聯動」的共生結構,朝「網絡型」高度整合系統發展。

為了有效推動金門的觀光,推動「金廈旅遊圈」,楊再平認為政府部門、企業部門、第三部門,應該共構出動態而具有競爭力的「整合機制平台」。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