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廠辦員工在職訓練邀台省專家傳授專業知能
為充實員工專業知識與本職學能,金門自來水廠昨日舉辦「自來水淨水操作與水質檢驗」訓練,邀請台北縣醫學大學生化科教授張怡怡(見圖,莊煥寧攝)、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曾迪華抵金為員工充電,傳授有關飲用水質檢驗與儀器校正及混凝、浮除池、沈澱池程序理論與實廠操作知能,以助益於水廠同仁工作上的實際操作與應用。
水廠爭取水利署預算補助辦理這項訓練,昨上午八時五十分起假文化局三樓會議室展開一天的研習課程,共有水廠員工八十多人到場參加,聆聽學者專家的精闢講解與傳授專業知能。
昨上午邀請到台北縣醫學大學生化科教授張怡怡講授「飲用水水質標準對人體健康之影響」、「水質檢驗與儀器校正」課程。她提到,二十世紀初,歐美國家淨水廠開始利用加氯有效控制水媒疾病的發生,氯是一種便宜和容易獲得的藥品,目前台灣百分之九十五自來水廠都是加氯消毒,但水源中的天然有機物在加入氯的同時,進行一連串的氯化反應,生成許多小分子含氯有機物,也就是消毒副產品,在一九七四年並證實消毒副產品中的三鹵甲烷屬於致癌物,環保署目前公告自來水餘氯在每公升零點二到一毫克的限值,三鹵甲烷最大限值為每公升零點一毫克,自九十五年起更提昇為每公升零點零八毫克。而台省自來水公司已在澄清湖淨水廠改用臭氧及後加氯消毒方式,以降低三鹵甲烷的生成。她也表示,流行病學調查與研究結果顯示,長期飲用含消毒副產品之飲用水會提高人類發生結、直腸癌之可能性,因其會促使將腸道內的致癌原轉變成致癌物的酵素活性提高而增加致癌性。
關於水廠方面對於加氯消毒副產品之預防,張怡怡建議可採行「慎選水源,或保護水源免受有機物污染。」、「依據『飲用水管理條例』、『自來水法』劃定水源水量保護區之規定。」、「以臭氧、二氧化碳等更安全的方式」。
下午則由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曾迪華主講「混凝程序理論及實廠操作問題剖析」、「浮除池、沈澱池程序理論與實廠操作問題剖析」課程,曾迪華從專業的角度切入,除了理論的講解,並從實務操作常見的問題進行指導說明,讓參與人員進一步瞭解,並進一步融入日常的操作與運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