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二年逾五成民眾對金門醫療尚稱滿意
「醫療不中斷,接軌無縫隙!」行政院衛生署金門醫院由「金門縣立醫院」改制兩年後,有五成以上的民眾對金門醫療表示尚可或滿意。現階段,「署金」已經完成改制任務,並透過「六大發展策略」達成衛生署所訂立的「醫療在地化」宗旨及「提高醫療滿意度」在內的「五大目標」;達成了金門縣政府對提昇金門地區醫療的付託。
「行政院衛生署金門醫院改制署立後服務績效及醫療資源檢討會議」昨天在金門醫院舉行。參加的單位包括:金門縣政府、行政院衛生署醫管會、署立金門醫院(簡稱:署金)、金門縣衛生局等,與會者有金門縣長李炷烽、立法委員吳成典、醫管會副執行長李舜基、署金院長歐天元、衛生局長陳天順及各單位人員。
署金副院長李錫鑫以「行政院衛生署金門醫院現階段醫務發展與未來展望」為題,代表行政院衛生署金門醫院進行簡報。
「署金」的簡報包括以下幾個單元:壹、署金改制案之源起。貳、署金現階段醫管策略與執行成果。參、改制前後之發展指標比較。肆、結論與建議。
署立金門醫院之所以由縣立醫院改制,主要因素包括:外部限制因子長久限制醫療產業之發展|致巿場失靈。社會輿論與民眾對金門醫療之期待認知、地方政府意志與對醫療政策之判斷分析。例如:第五屆立委選舉時,五位候選人都主張提昇醫療品質;其中有四人主張將縣立醫院改制署立醫院,另有一人主張範圍更廣的金廈醫療。又如:金門縣長李炷烽曾於二零零四年在改隸署立醫院座談會中說過:「改制署立案係因地區醫療滿意度偏低:::國軍金門醫院裁撤後,中央與地方權責需明確劃分:::改制可為金門多獲得一份資源。」
署金改制過程,在革新時期,有過許多陣痛和呢喃。李錫鑫在簡報中說:「名為縣立醫院改制,實為兩院整併;看似兩院整併,實質是增加非醫師人力。」不過,在「人管、財管、醫管壓力」下,仍做到「醫療不中斷,接軌無縫隙」;「履行協議書精神,保障所有員工權益:::」。
署金改制的宗旨是要做到「醫療在地化」;為此,衛生署訂立了五大目標;內容包括:強化急重症照顧減少不必要後送。提高當地軍民醫療滿意度、服務小三通之台商與旅客、提供金門旅遊觀光旅客之醫療照護、傳染病治療在地化。
為了達成「醫療在地化」的宗旨與「五大目標」,署金在現階段執行了六大發展策略;那就是:引進醫療人力資源、與醫學中心建教合作、與衛生局良好互動,掌握IDS優勢、與社區密切友好互動、與CDC(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密切互動。建立指標醫院之硬體。
在人力資源方面,要供應金門的醫療需求,至少要有二十位醫師;署金則是以三十位醫師穩固基本盤,再由「北榮」(台北榮總)及「三總」(三軍總醫院)組成高階醫療組,深化重點醫療。目前(九十六年十月),金門醫院現有醫師人員為三十人;公職醫師編制是三十二人,現有佔缺醫師是二十人;約用醫師人員有十人。台北榮民總醫院IDS 人力與三總支援醫師每月進駐支援醫師人員的上限是十四人;每月支援重點專科別為六科。合計長駐的醫師約有四十人,已大幅提昇署金的醫療執行能力。
與醫學中心建教合作對署金的發展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來自「北榮」、「三總」的高階醫群有:眼科、神經外科、骨科、資深專科團隊、心臟節律器追蹤等。這一高階醫療組,深化了署金的重點醫療;在台北,病患想要看他們的門診,可說一票難求,但署金卻把他們請到金門,免去民眾奔波之苦。
在健保局IDS和衛生局「小IDS」方面,署金執行的成就,足以做為全國標竿|健保局每年支付二千四百萬元的IDS,金門縣府則挹注約二倍的經費;署金把這部分的IDS「愈做愈精緻」;由於是每月輪替,要求支援的對象,是以難以羅致的專科醫師為主;小IDS則用來招募長駐醫師,藉以札根基本盤。IDS就是「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在金門則是「金門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
經過兩年的努力,署金改制後的員額,含編制員額、技工、工友、約聘人員、約用人員、按時計酬在內,在九十六年十月共有三百零六人,下月初另有十五位護士報到;九十三年十二月時,員額只有一百七十四人。
在醫療收入方面,九十四年是二千二百八十萬七千元,九十五年是二千八百二十三萬八千元,九十六年九月就已經達到三千五百六十三萬。
在醫療滿意度調查統計方面,九十年一月,民眾對醫療滿意者,只佔百分之十四點三,不滿意者佔百分之五十一點九。九十五年十月,民眾對醫療不滿意者佔百分之四十三點四,滿意者佔百分之四十一點九,認為尚可者佔百分之十四點二者。由於前後的調查尺度不一,不宜做先後的比較;但以最新的調查而言,已有五成以上的民眾,對金門的醫療表示尚可或滿意。
署金是否做到「醫療在地化」?可以金門醫院九十三年到九十六年的年度醫療業務統計表做為依據;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住院總天數-今年一到九月,署醫的病患的住院總天數為三萬零八百八十四天;九十三年全年則是二萬四千四百七十五天。從門診平均每日人數、急診平均每日人數、住院總天數、住院總人數、接生人數、手術人數、檢驗體數、放射線總數、復健人次等項目的比較可知:在地醫療的傾向已逐漸明顯!
在簡報的結論部分,署金提出了兩項建議|建議之一是:希望延續目前署金營運模型|花時間,用耐心去做對的事及把事做對,並由中央與地方緊密聯結,提供資源,以完成共的同願景。
建議之二是:確立署金執行力的「三環」結構,也就是「金門縣府會支持」、「署金發展策略」、「衛生署政策支持」等三股力量的套疊。由金門縣府會支持署金IDS與補助計畫;由衛生署政策提供署金預算與照護處補助;此外,衛生署和金門縣府會對署金的政策,應該經由協商,達到一致。這三股力量的交集處,就是共同醫療的願景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