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箐栽寄情書畫作品在文化局二樓展出歡迎前往鑑賞
印尼排華,三十多年來禁止中華文化、華文,親身經歷過的許箐栽,提起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欲言又止,雖然現在因中國大陸崛起,政策上稍有放鬆,「誰知道能持續多久」?一語道盡了異鄉人的無奈與不安。
許箐栽表示,大部分的華人,在印尼一直都是二等公民,在嚴重缺乏安全感的狀況下,華人都寧願選擇當個無聲的政治絕緣人。「發生任何事,先關門」。
沒有多少機會正式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不過,六十四歲的許箐栽,卻畫得一手好國畫,刻正於文化局二樓睿觀廳展場裡展出的「許箐栽書畫展」,不論是栩栩如生的錦鯉游姿,莊嚴的佛像神情,活靈活現的動物身影,或是顧盼生姿的擺渡女郎,都展露出許箐栽不凡的畫功。
他說,那是在印尼下禁令前拜師學的,華文禁令一下,他只好靠著自己的興趣,自我進修。即便自我進修,也只能偷偷摸摸,因為,任何一張華文、國畫,都可能成為入罪的證據。
許箐栽出生在印尼廖屬峇眼亞比,老家則在金城鎮庵前村。祖父是宮廟建築師傅,因此,擅畫的天分,其來有自。
印尼蘇門答臘的島嶼美景,也成為許箐栽的畫作主題之一,只是,在筆鋒流轉間,在墨彩濃淡中,不見異國風情,倒是多了幾分對中國山水的想望。
棉蘭華人較集中,說的是福建話,卻又與金門不同,熟悉的鄉音,又帶著些許的隔離。
以前有專門的中華學校,現在即使政策放鬆,華人組織又活絡起來了,但畢竟禁令未除,每周最多只能上一至二堂的華文課,不想做失根的蘭花,只好偷偷進補。對於地區多元的文化活動,平靜的生活步調,許箐栽好生羨慕,呢喃著,金門真好,金門真好,金門真的很好,因為,心裡踏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