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合辦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班開訓

軍民合辦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班開訓
為建構金門離島緊急救護應用能量,提昇第一線搶救人員救護能力,空軍第四三九聯隊第六醫務中隊與金門縣消防局共同合作開辦「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班」,共有八十位軍民種子學員接受一連八天的救護訓練課程。金門縣長李炷烽期許學員認真的學習,練就救護的本領,投入社會的救護。
李縣長也以最近新聞媒體報導,九十八歲的老阿婆也在學CPR(心肺復甦術)初級救護,呼籲軍民大眾有機會也要學習基本的救護技術,遇有災害狀況,不僅可以掌握救命關鍵時刻自救,也兼救人。
該項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班開訓典禮,昨日上午九時在金門縣消防局舉行,包括金門縣長李炷烽、空軍第四三九聯隊副聯隊長王永江上校、空軍司令部軍醫組副組長張宇上校、金門縣消防局局長黃怡凱、衛生局長陳天順等到場為受訓的學員們打氣。
縣長李炷烽十分肯定軍民能資源共享開辦這項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即是軍民一家的最佳表現。他也希望軍方未來各種訓練活動,也能嚐試開放讓民眾一起參與學習,有不同的收穫。
李縣長也表示,許多災害狀況發生時,往往要救人者,因缺乏基礎的救護技術,反倒成為被救者,為此,他呼籲軍民大眾要學習九十八歲的老阿婆還在學CPR(心肺復甦術)初級救護的精神,能把握學習救護的機會,有了基本的救護本領,至少可以自保再救人。
李縣長也談到金門的醫療後送問題,他說,雖然署立金門醫院不斷的充實醫護人力和設備,使得後送台灣治療的病人相對減少了,但是在緊急救護的黃金時刻,畢竟從金門後送到台灣要有一段遠距離和時間,直接影響到病人救命的第一時間,而由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廈門海滄興建的廈門長庚醫院即將於今年年底正式營運,海滄長庚醫院的醫療系統,是引用台省長庚醫院的經營管理運作模式,不僅可以帶動廈門整體的醫療水準,以金廈間的短距離,如果在家屬的同意下,也可以就近送往海滄長庚醫院救護,只是目前還受到陸委會和中央單位的限制,這也是縣政府積極努力向中央爭取能以生命無價的人道立場,同意開放,來確保病患的生命權利。
空軍第四三九聯隊副聯隊長王永江上校、空軍司令部軍醫組副組長張宇上校也談到國軍的醫療資源問題,隨著國軍軍醫院的裁側,軍中的醫療人力也相對減少,為此,軍方結合消防局共同開辦救護員訓練班,來培訓更多的救護人力,希望在意外事件發生時,能提升到院前緊急救護的技能。
該項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受訓人員有金門緊急醫療救護網的消防人員、鳳凰志工、各級軍醫與醫勤人員、偏遠或創傷高危險陣地亟需先行救護的種子教官,為金門少見的軍民聯合救護訓練。
推動該次救護訓練班次之空軍第六醫務中隊空中後送分隊,於金門地區執行傷患後送醫療服務已屆47年。該中隊長蕭韻倩表示,因金門地區除肩負台澎金馬防線之戰略地理位置外,更是掌控海峽兩岸小三通往來的重要樞紐。有鑑於金門各項水域活動繁多,遊客、台商逐年攀升及軍、民機場飛機往來起降頻繁,且隸屬外島偏遠醫療資源較不足地區。為強化重大交通意外事件、風災、震災、工安、核能安全、飛安、水域活動等之緊急應變能力,提升到院前救護與醫療院所從業人員執勤技能,特主動與金門縣消防局合作,舉辦此次「初級救護員訓練班」,以因應各項災難緊急搶救與應變作業,確保急(重)症醫療救護品質。
她表示,該次訓練課程內容相當多元,除講授相關緊急醫療救護學理,介紹各項急救器具之使用,與各種急症處置外,每日晚間並安排學員實施術科操練。全部訓練課程師資,均具有緊急救護訓練教官資格或對「緊急救護訓練技術」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女閒熟之臨床急(重)症單位醫師、護理長(師)擔任,並由緊急醫療救護訓練助教班合格人員擔任助教。人員完訓合格後,將由金門縣衛生局核發初級救護員證書,一方面,可以改善金門地區現有緊急醫療救護人員證照不足問題,確保執勤待命之合法性;另一方面,可以充實金門地區到院前救護與醫療院所從業人員本職學能與執勤技能,提昇緊急救護效能,對金門地區整體醫療救護品質之提昇,甚有助益。
「空中後送分隊」隸屬於空軍第四三九聯隊第六醫務中隊,該基地以C-130運輸機及E-2T(K)空中預警機為主,為空軍主要擔負空中大量傷患後送任務之專責部隊。該分隊目前除固定有一組2員進駐金門,配合署立金門醫院實施鑑傷外,另每週二、五以C-130台金班機,執行傷患後送任務,歷年來提供地區軍民後送台灣醫學中心醫療人數眾多。以95年為例,執行後送醫療服務,計有民眾108人次、軍人277人次,總計385人次;96年1-5月,執行後送民眾77人次、軍人68人次,總計145人次,為地區整體醫療體系貢獻良多。
目前空中傷患後送團隊除主動參與各項緊急救護活動(舉辦初級救護技術員、基礎救命術指導員訓練班隊等)和持續研擬各項空中救護各種突發狀況之緊急應變措施外,並在國防醫學院暨岡山航訓中心指導下,執行空中救護等相關議題研究,以落實空中傷患運送制度,提升航程照護品質。更朝建立航空護理專業執照認證,與空軍教育訓練專責機構而繼續努力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