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金馬解嚴十五周年展揭幕

回顧歷史金馬解嚴十五周年展揭幕
「戰地36|金馬解嚴十五週年」戒嚴人權系列展昨日在金城鎮庵前村民防戰鬥坑道揭幕,行政院文建會主委翁金珠抵金參與開幕典禮,並與當年參與爭取解除戒嚴的民主鬥士共同施放和平氣球,參觀展出圖片,一起回顧這段軍管歲月與爭民主的奮鬥歷程,她希望大家要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
昨(十一月七日)是「金馬解嚴十五周年」,這項展出於下午二時舉行揭幕典禮,由金門縣鄉土文化促進會理事長陳滄江主持,文建會主委翁金珠也率員到場參加,本縣文化局長李錫隆及地方人士等及當年到福建省政府前靜坐,揭開金馬反戒嚴運動序幕翁明志、王長明、陳振堅等三位「革命伙伴」,及金馬民主運動刊物︽金門報導︾主編楊樹清、︽馬祖之光︾主編曹原彰、楊成家等金馬民主運動「老將」等人都到場重聚,回顧當年走過的艱辛步履。現場並有來自台省得各大媒體五十幾人到場爭相報導金馬反戒嚴運動的奮鬥歷程。
陳滄江指出,一九八七年八月廿一日三位金馬青年翁明志、王長明、陳振堅,到福建省政府前靜坐,揭開金馬反戒嚴運動序幕,他們悲愴的「我們要回家」聲音震驚全台,也加速了金馬民主運動的步伐,走過艱辛苦痛的歲月,揮去金馬人生命的陰霾,他們的努力值得大家給予尊敬的掌聲。
昨日會場中,王長明也當場唸了一份當年他因為反戒嚴而受到警方的逼供紀錄,一段塵封已久的痛苦歷程再次赤裸裸的呈現,談到傷心處,語帶哽咽。
陳振堅則是談到他當年因為反戒嚴還被警察單位說他是被人利用,假冒金門人來抗議,為此,他在十五年前解嚴時立即回到金門,證明自己是真正的金門人。
曹原彰指出,金馬人爭取解除戒嚴的過程儼然是一段歷史紀錄,希望能永續記錄下去,為一群民主勇士為了政府忽視人權而努力爭取自由民主的一段歷史史實作最佳的見證。
他也強調,當年不是「終止」戰地政務,是「推翻」戰地政務、「消滅」戰地政務。
金門十五年來沒有任何紀念解嚴的活動!楊樹清感慨地說,當年宣布解嚴,他還特別花錢買了一千元的鞭炮,慶祝金門擺脫戒嚴的禁錮。
他也提到在戰地政務時期,就讀高一時因為親眼目睹了大陸漁船因迷航而被我方駐軍安排上岸參觀,臨行前說了一句我還要在看最後一眼,他在中央日報副刊投稿了一篇「最後一眼」,當這篇文章刊出後,當時金防部大為震驚,連當天的台灣報紙也都沒有運抵金門,當天學校的教官徹查,並告誡他要小心一點,不要洩漏大陸漁民上岸的機密,那一天他也看了金門最後一眼,離開金門遠赴台灣,直到二十年後再返回金門:::。
楊成家也述及當年戰地政務體制下金門的電費比台灣貴二、三倍等生活種種的不便與人權的壓迫,及民眾食用「陳米」導致若干年後得肝癌的比例全國第一等是史實。並強調歷史不可遺忘,教訓一定要記得,並進一步創造金門的新價值。
李錫隆表示,金門實施戒嚴時期的確為民眾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慶幸前輩的努力,戒嚴取消回歸地方自治,希望接下來,一路平順,民眾安居樂業,不要回復到戰爭歲月。
翁金珠指出,一九八七年台灣解嚴,三位金馬青年翁明志、王長明、陳振堅反戒嚴被列為黑名單,限制他們回金馬,這種被跟蹤、監聽的恐怖壓迫,決不是今天年輕朋友可以想像的,為了爭取金馬解嚴,這些民主鬥士付出努力。
她說,今年七月間文建會與行政院部會在總統府舉辦了台灣解嚴二十年影像特展,讓民眾知道轉型正義,及那個時代的狀況,記取過去經驗,珍惜得來不易的成果;該項展出並巡迴台中、高雄等地展出。隨後文建會也委由金門縣鄉土文化促進會在金門舉辦這項「戰地36─金馬解嚴十五週年」戒嚴人權系列展,透過記錄照片、文章、報紙等忠實呈現戒嚴時的情況,及爭取解嚴努力的過程,也要感謝提供展出者。
她也指出,民進黨執政七年來特別重視人權、民主、自由及弱勢和離島,不光是教育和文化,各項產業也都在努力,這對地方會有更好的發展。她也提到金門有許多珍貴的文化資產,都是祖先奮鬥努力成果,大家應珍惜並加以保存下去。
陳滄江指出,此次「金馬解嚴十五周年展」展出重點在「軍管下的金馬」及「金馬民主運動」,展出內容包括軍管時期的各項證件許可證;人民休閒生活的管制措施;民防自衛隊回顧;軍管下被扭曲的人權;金馬民主運動歷程、影像及民主刊物等。展期至廿一日,每天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開放參觀,歡迎金門鄉親能踴躍欣賞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