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吳文德古宅可飼吳郭魚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沙報導。
點閱率:595
字型大小:

取諸「大地」,回饋「大地」?「田埔水庫」在興建之初,曾經取用民地,居民現在希望政府能編列回饋金給地方。田埔水庫一戶民宅,水庫建成後,成了水宅。

田埔水庫位在田埔,田埔的古地名是「田浦」,有人主張「田埔水庫」應該叫「田浦水庫」才對。雖然戰地政務時期興建水庫時,對有土地有所有權的大地村民,曾給予徵收或補償費用,但對大地村民而言,當時的對價並不合理。一位大地居民表示,政府目前對某些水庫所在地的鄰近居民,列有回饋金,希望大地居民也享有同樣的對待。

七十一歲的大地居民吳文德(二十五年次)表示,田浦水庫是以「大地溪」(田浦溪)為基礎鑿成,溪床的旁邊,原本是大地居民的耕地;水庫興建之前,居民在此「壓」番薯,佈芋頭,種高粱或青菜。

田浦水庫興建時,曾取用民地;居民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罷,當時的老百姓,是不敢有什麼意見的。不過,吳文德表示,按當時作法,應該以「十一倍」的價格補償民眾,但以事實言,地主只獲得青苗的補償。(吳文德所謂十一倍的說法,不知道是根據什麼辦法或法規。)

七十四歲的吳清聰(二十一年次)則表示,當年徵收水庫用地時,對象只限已辦理土地登記的人民,每一「坵」約二千到三千元;補償的範圍只有水庫以東,也就是靠村莊的「門口園」,水庫以西則完全沒有補償。百姓有許多「好田」,都平白損失了。

吳文德表示,如今重提這段歷史,主要是希望政府平等對待地方上建有水庫的居民;據他所知,有些地方有回饋金,但大地並沒有。他表示,一天沒有一頓飯吃的日子,再苦的日子,他都已經度過;不過,祖先留下了「幾粒砂」,目的是要後輩種田過活。如今田早就沒了,若能爭取一些回饋金,繁榮一下地方,大家心理會比較舒坦一些。他表示,要求回饋金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意見。大地村目前的住戶,以到「環江宮」犒軍的戶數計算,有二十四戶;以訂婚送餅的住戶計算,有三十六戶;大、人小孩,約有八十多人。村中許多老一輩知道這一段歷史的人,一再要他為大家出一些聲音,吐吐心聲。

吳文德家的古厝是最接近田浦水庫的民宅,為二落大厝加護龍。這棟古厝是吳文德的曾祖父吳守掽所建,歷時已經一百一十年。吳文德在古宅出生,一直到水庫建成之後,屋子積水,無法住人,才搬走。

吳文德表示,他家古宅,時時積水,沒有乾過。不下雨時,水積在屋前,下雨時則會積到「後落」。吳清聰表示,吳文德家的古厝,水位的高低,是與田浦水庫一致的!

吳文德家的古厝已經不住人,住的是吳郭魚(也姓吳)!里長吳有達表示,吳家的老宅中,可以捕到魚;吳文德表示,有時候魚可以大到十一兩。(吳文德的牛場,曾在民國八十八年,因為口蹄疫事件,被撲殺三十二頭牛。當年,他的種牛是購自邵色福牧場。)

吳有達表示,政府對太湖水庫附近的居民是有回饋措施的。他第一次當選里長的第一年開始,就不只一次地向金門自來水廠表達過編列回饋金給大地的主張;只不過表達的方式,是比較閒談式的,因此意見沒有受到重視,也因此一年拖過一年。

吳有達覺得比較可行的方式,就是以綠美化為名,回饋大地居民,僱用當地的居民;如果大地沒有人受編,才把名額歸給金沙鎮公所,由金沙鎮公所去發落;此外,他覺得大地村的垃圾清潔費,也應該免除,不應再隨水費徵收。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