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觀察站》期待「李陳時代」結束的文革效應/傅崑成
今(2007)年11月5日11時37分,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對「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實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動,順利完成第一次「太空梭車減速」動作。月球接著捕獲了衛星。「嫦娥一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成為中國第一顆月球衛星。
看到這樣的新聞畫面,想到二十幾年前,筆者在臺灣的電視上看美國人阿姆斯壯登月的一幕,不禁百感交集|不是為了中國人的成就感到驕傲,而是為遲延了二十多年的民族發展,感到遺憾。
如果沒有「文革」為中國人的發展肯定能節省二十多年,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如果沒有「國共內戰」?中國人的發展也應該會節省個二十來年無疑。如果沒有孫中山的「武裝革命」呢?中國人的發展說不定也會節省個二十幾年?但,也許會發展得更遲緩?
坦白地說,越是很早以前的「故事」,我們就越發說不準。原因很簡單,其實,世上的很多事情我們人類都還看不透、說不清。以人類現有的科學能力,還有太多的事情,無法「以理瞭解」。自然科學如此有限;社會科學就更加有限。
「嫦娥一號」衛星經過114小時的「長途跋涉」,來到距月球約200公里的近月點時,飛行速度已達每秒2.4公里,如不及時有效制動,衛星將與月球擦肩而過。如果制動量過大,又會墜落月球。因此,這次近月制動成功,使「嫦娥一號」能夠精準的進入「使命軌道」,表明中國大陸已具備對距地球38萬公里的衛星,進行精確測控的能力,確實很不簡單。
但是,這樣的科學技術,和美國人在二十多年前的「阿波羅計劃」中所使用的技術相比,還有一段距離。畢竟,飛進了月球軌道,和自由出入月球的表面領域,顯然還有一段技術差距啊!
十幾年前,大陸的領導人曾經說過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一個有能力把衛星送上外太空的國家,怎麼會搞不好漏水的馬桶?」接下來的幾年之間,我們就看到了大陸公、私廁所的改良。如今,在大多數高速公路旁,大陸公廁的設備確實已經改善了許多。但是,比起西方先進國家的廁所環境,顯然還有很大的差距。
國家的硬體建設還算是比較簡單的,軟體建設、精神文明的發展就更困難得多。不過,進步總是要逐步進行。只要沒有重大的動亂事故,中國人的下一代會越過越好,應該是大家的共同預測和期待。
過去的文革口號「超英趕美」喊得震天價響,徒然耽誤了人民二十年以上的發展時光。現在大陸人民卻從過去的錯誤中,獲得了絕不再蹉跎光陰的決心。如今的中國大陸,正在默默地搞「超英趕美」,腳步進行的飛快。今天搞硬體建設,明天勢必還要發展軟體。
臺灣的軟體建設、民主社會建設是超前的。但是,如果沒有李登輝和陳水扁,我們的整體領先地位原本可以保持的更好。不過,現在既然已經有了李陳兩代領導人的錯誤政策,造成了臺灣莫名的挫折,我們勢必要積極面對,應該設法從「李陳時代」的錯誤中,尋得優勢|那就是要看清錯誤,改善自己,並且產生絕不再犯同樣錯誤的決心。
現在,李登輝的台聯黨已經土崩瓦解了;陳水扁的強行出頭,瘋狂言行,在在凸現出了他的內心空洞。誰知道呢?或許,「李陳時代」的結束,將會像大陸文革結束的效應一樣,帶給人們新的發展決心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