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學童來一趟愛的旅程
「愛能彌補一切殘缺!」「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德蕾莎修女)」
沙美長老教會的品格營中,傳道王中武為參加的小朋友講述「愛的旅程」;他希望小朋友從故事中學到用愛來彌補殘缺,把別人的需要,看成是自己的責任。
「愛的旅程」是一個故事繪本,作者是簡惠碧和黃純玲,王中武昨天以它做為品格才藝營的教材。
沙美長老教會因為「以耶穌基督的愛,榮神益人,長年如一」,被內政部評定為績優宗教團體。「品格才藝營」就是教會榮神益人的具體實踐。品格才藝營的舉行,前後時間長達三個月,在每個周六提供學童課後學習及娛樂的管道,但最重要的則是藉由各種生命故事或詩歌歡唱,導入正確的人生觀。
「愛的旅程」中主角是兩個企鵝家庭。新生的企鵝─每一個孩子,在父母眼裡,都是最棒的。可可和奇奇是年齡相當的小企鵝,牠們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有一天,可可卻親眼看到奇奇葬生在海豹的獵食。
奇奇的父親失去孩子,變得沈默、孤獨,不再與其他家庭互動;可可與他的家人,則不停的給予關懷,把喪子的企鵝叔叔傑奇,重新帶回友誼世界;傑奇終於有了好心情和新希望,並把對奇奇的愛,加諸在可可身上。後來,傑奇叔叔又了新的寶寶-珍妮。可可則像大哥哥一樣,疼愛著、保護著珍妮::。
王中武用圖片、用互動的方式,與小朋友一起展開「愛的旅程」;當奇奇被海豹叼時,教堂外剛好傳來小小孩的哭聲,增加了戲劇效果:::。
藉由故事和相關教材,王中武希望孩子們知道:如果每個人都願意多替別人想一點,就能體認到愛、信任、互助等美好的情感。
生命是一種互動的過程,若只以自我為中心,就會妨礙良好的互動。若能去除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把關心轉移到別人身上,看到別人的需要,瞭解別人的想法,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若能擁有良好、愉快的人際關係,就會比較有自信,也會比較快樂。這是教會安排這個單元的要旨。
除了學習用愛來彌補殘缺,學習把別人的需要,看成是自己的責任外,參加品格營才藝營的小朋友又了解了一些關於企鵝的生態知識;例如:企鵝媽媽生了蛋之後,就把孵蛋的責任交給企鵝爸爸。企鵝爸爸要在零下六十度的寒溫中,抵抗時速可達二百公里的強風,歷經兩個月才讓小企鵝破殼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