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試所提議以觀星、賞螢增加旅遊豐富度
金門應該改善「生態網路」,豐富生物多樣性!金門可以考慮發展觀星、賞螢等「夜間生態旅遊」!全國公園綠地會議即將在下個月召開,金門縣農業試驗所在「會前會」的金門場中,提出他們的綠地建言。
在「地區生態網路之改善」方面,農試所指出:金門地區近年來因為各項硬體建設急速湧入,造成開發壓力,導致自然生態環境變成人工的「線型構造物」,例如道路、溝渠、擋土牆:::等。這些人為的線型構造物,讓生物面臨棲所碎裂化及小型化的威脅,有礙生態系統及物種多樣性的維持。
為了改善現況,農試所建議要正確選擇植栽,然後大量運用正確植栽,以利恢復綠色的生態網路|讓生態區域和內部區塊能保持足夠的面積和品質,並使區塊之間,得以互相串聯,塑造有利於豐富生物多樣性的環境。
由於原生植物長期與金門本地的環境共同演化,已經和本地的野生動物產生相互依存的穩定關係;在綠美化工作進行時,如果能夠以原生植物做為植栽材料,不但可以抵抗病蟲為害,在面對環境變化的逆壓時,也較能調適,使栽植後的撫育管理更為容易。
在「生態旅遊對環境、人文、社會之影響」方面,農試所的說明如下:生態旅遊已經是金門縣的既定的政策。二零零五年第八屆世界島嶼會議的︽金門宣言︾則有如下的內容:「對小島上豐富的歷史、文化,及生態遺址的保育與經營管理,應列為優先支持對象:::。」
生態旅遊是吸引觀光客的一種手段,也是未來金門發展旅遊的基石;然而,不同的自然環境對遊客破壞行為的忍受程度也有所不同。一些環境敏感地帶(如島嶼、珊瑚礁、山地、溼地、湖泊等),是無法承受大量遊客所產生的環境壓力的,若遭受高度且快速的開發,將使這些景觀與生態趨於紊亂。金門許多具有獨特自然景觀的環境敏感地區,雖然是最具吸引力的觀光地點,卻也是環境承載極為脆弱的地方,必須需建立相關的對策,例如訂定嚴格的遊憩經營管理政策,制定遊憩承載量管制等,以避免環境遭受破壞,並確保生態資源永續經營發展與利用。
農試所指出:金門的夜間旅遊活動相對是比較缺乏的;若要增加金門旅遊的豐富度,觀星、賞螢是可以評估的夜間生態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