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療育縣府念茲在茲
縣府昨日召開「金門縣九十六年度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推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主任秘書盧志輝強調,早療業務是持續性的,希望在各局室合作下,建立架構,以充份發揮成效,避免浪費,也期盼學術單位提供建言,真正切入並符合民眾需要。
是項會議由主任秘書盧志輝主持,社會局長許乃權、專員顏恩威、教育局長李再杭、衛生局長陳天順、中山醫學院講師吳東昇、社團法人金門縣身心障礙者家長協會楊財祥、社團法人金門縣殘障福利協進會理事長李錫盛等人出席參加。
社會局說明,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定義,「發展遲緩兒童」係指認知、生理、語言溝通、心理社會、生活自理等發展有異常或有異常之虞的零至六歲兒童,發展遲緩是個現象,不一定是疾病,但也可能是疾病的表徵,發展遲緩是指身體或智能上發展低於發展里程碑的標準。
而早期療育的意義,則是當孩子因先天遺傳或後天環境因素造成發展的遲緩或失調,需要接受早期療育,早期療育是針對這些造成或可能造成發展上障礙的因子,藉由專業的評估,在年幼時便予以早期追蹤,並根據個案進行治療,以幫助孩子預防或改善發展上的問題,促進幼兒潛能發展,趕上一般孩子的發展或者減少日後生活產生障礙的機會,所提供的整體性服務,它涵蓋了數個不同專業領域的服務,必須由衛生醫療、教育、社政等部門充份的合作,才能有所成效。
社會局指出,未來的工作重點,將督促衛生醫療單位早日成立金門縣早期療育聯合評估中心及兒童復健科門診,以提供案主及案家最迫切需要的療育資源,真正落實照顧弱勢族群的福祉與權益;加強金門縣早期療育教育宣導、早期療育篩選工作,提高發展遲緩兒童通報率,真正落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減輕家庭負擔及社會成本;相關業務單位能培育金門縣專職早期療育相關專業人力,並成立金門縣聯合評估鑑定小組,提供實質適切服務;繼續加強跨專業、跨領域、跨局處的合作模式,使得早期療育資源網路能執行得更完整、有效、更具前瞻性;結合金門縣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讓有關早期療育服務更完善且全面。
會中討論提案:「如何提升本縣0-6歲幼童的篩檢量與通報率」;「內政部兒童局研修『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流程』,經內政部函頒,請各業務相關單位配合執行」。
吳東昇建議,早療相關網站儘快上網,讓家長有更多管道獲得資訊;早療課程或演講不要重覆,也應錄影以供日後觀看學習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