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水獺家族足跡現蹤農試所調節池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題報導。
點閱率:1,223
水獺家族足跡現蹤農試所調節池

水獺家族足跡現蹤農試所調節池

「又」、「見」水獺足跡!金門縣農業試驗所生態調節池的池底,出現了令人驚喜的印記|可能是一大三小或二大二小,四隻水獺所組成的水獺家庭。農試所的員工,刻意將吳郭魚放入池中;第二天早上,魚就會被吃個精光。

在池底的印記中,大水獺的腳印比較深沈,小水獺相對淺而密集。長長的足印有好幾條,還出現「見」字狀的,構成有趣的點線面。嚴格來講,水獺所走出來的「見」字,中間的兩橫是不存在的;或許也可以把它看成是狹長形的「又」字。

農試所的工作人員郭志銘和翁延朋長期觀察到水獺生痕,他們不僅發現到密集的水獺腳印,而且有大量的排遺。腳印和排遺,幾乎天天都有新鮮貨;排遺中還有明顯的魚鱗和魚骨。

對於這樣的發現,郭志銘和翁延朋非常欣喜,他們希望能以魚為誘因,把水獺家族留在農試所定居,因此,他們經常供應吳郭魚給水獺,希望牠們喜歡這個「食有魚,食有餘」的園囿。

翁延朋曾將一群吳郭魚放入池中;到了第二天,吳郭魚就全部消失了。在排水之後的池沼中,除了大、小水獺的生痕,還有白鷺鷥的爪印;不過,郭志銘和翁延朋認為,白鷺鷥不至於有那麼大的食量,可以將魚群囫圇吞光;而且他們所放的魚,身形並不小,最可能的捕魚者,應該就是水獺,而這樣的結果,正是他們所盼望的。

從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五年,金門國家公園曾經發現在雙鯉湖、古崗湖、珠山、后豐港、太湖、劉澳、前埔溪、榮湖、金沙溪、龍陵湖、西園湖等水域,有穩定的水獺,但官裡、蘭浦、田埔水庫(田浦水庫)、金沙水庫等水域,則可能因為施工的原因,看不到任何水獺的排遺。

經過十幾年的時間,上述各水域的環境,又有了變化;例如田浦水庫和金沙水庫後來還是可以發現水獺。根據金門縣野鳥協會的長期監控,在二零零六年(去年)上半年,在田浦水庫共發現三十九坨的水獺排遺,同年下半年又發現六十六坨水獺排遺。

二零零六年的上半年,雙鯉湖曾發現五十五坨的水獺排遺,下半年有八十一坨;共一百三十六坨。榮湖去年一年被發現有二十一坨水獺排遺;太湖去年全年有三十一坨;古崗湖去年全年有二十二坨。

在金湖鎮舉辦「牽手護太湖」活動之前,有人曾數次在太湖邊目擊到水獺的活動,並看到水獺吃魚的完整過程。最近一個月,水獺也曾在金沙水庫出現|由金沙富康農莊方向,通過馬路,越過綠帶,穿過水岸的斜坡,進入水庫。

根據野鳥協會的統計,去年一年,被目擊到有水獺出現的地點包括:雙鯉湖、古寧頭水尾塔旁的汙水池、太武山原生植物區、山西村外的池塘、慈湖出水口、沙崗、珠山、歐厝、蔡厝、金沙港山海口、山后民俗村、斗門高陽路段。

其中,二零零六年五月三日出現在山西的水獺,是由山西水庫沿大排水溝進到山西。山西村外的馬路邊有兩個池塘,目擊者看到水獺在池裡游泳。

去年五月五日,有人目擊慈湖水溝旁的花崗石上,有水獺在吃魚,然後游泳、潛水,活動的時間長達三十分鐘,最後由岸邊離去。

金門的水獺的總數,根據台大教授李玲玲的可能在一百五十到二百之間。水獺的行為觀察對研究人員而言,是耗時、耗力的工作,往往只能驚鴻一瞥。農試所內部有八口灌溉池,三口生態調節池,對水獺而言,是較封閉又安全的環境,農試所的人員很想透過供給魚食的方式,看看能不能把水獺留在所內,然後再做進一步的觀察。農試所外面有後壟溪,也是水獺出沒的水域。在農試所裡,水獺似乎進退有據。

郭志銘等人希望有朝一日,農試所的水獺可以變金門夜間生態旅遊的的一部分。不過,這只是一個構想,還要有更多的天時、地利、人和共同配合,才可能實現。

郭志銘表示,今年三、四月,他們就開始把十五到二十公分的吳郭魚放到池中去吸引水獺光顧;當時只見大水獺的足印,如今則多了清晰可見的小腳印。

從小水獺的又字或見字足跡,讓人對這些幼幼獸的可愛模樣感到神往;農試所的人員期盼有機會能運用夜視設備,在不驚嚇到牠們的情況下,捕捉到水獺的生態畫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