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一幀老照片訴不盡馬伕離鄉受難血淚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縣府報導。
點閱率:414
字型大小:

那年,「日軍強徵金門馬伕殉難紀念碑」在冷冽的北風中豎立,也是馬伕之一的旅印作家李金昌,返金憑弔。在蕭蕭北風中,文史工作者林金榮拍下李金昌的心情,也成了「老照片說故事」中,讓人動容的一段往事。

林金榮回憶,李金昌強調自己的命是撿回來的。天很冷,拍照前,李金昌脫下外套,只著一件背心,帶著呢帽。

「風很大,會冷」,林金榮擔心老人家受風寒,不忘叮嚀他穿上外套。李金昌搖搖頭,「不會,當時我就是這樣離開故鄉」,被迫與家人生離死別的李金昌,知道從此一別,歸鄉無望,內心的痛楚,應該更甚於風寒之苦。

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前,日軍在金門強徵馬伕竄逃,想做投降前的困獸之鬥,當年才十九歲的古寧頭南山人李金昌,就是被強徵的五百名馬伕之一。

民國三十四年六月,因盟軍包圍、金門島上物資缺乏,盤據金門的日寇德本光信企圖率日軍內竄至廣東汕頭,與當地日軍部隊結合,於是強徵金門各地青年充作馬伕,並徵用民家騾馬,以載運南竄物資,由於大哥、二哥都在南洋,三哥又剛結婚,身強力壯、且未婚的他,便成了被徵調的對象。

在日軍徵集下,李金昌由古寧頭雙鯉湖畔的「馬伕淚」石碣現址,牽著騾馬到金城同安渡頭集合。

民國三十四年六月三十日晚上,在未及向父母家人道別前,五百名馬伕便在日軍吆喝押送下,登上帆船,直駛福建龍海市南太武山下的麥坑,被迫登船的馬伕,發現這是一趟死亡的行程,殘月染血、馬伕悲泣、騾馬長嘶,人與馬,一一吞沒於金廈間的海上墳場。

日軍和馬伕在盟軍追逐下,流竄至福建省盤陀嶺上,在後有追兵,上有美國米格二十九型飛機掃射下,手無寸鐵的金門籍馬伕,以肉身成為日軍逃竄的盾牌,在一次次的砲火中,化為殘土,棄置在遙遠的異鄉。

僥倖逃生的李金昌與部份馬伕,乘著兵荒馬亂之際,往北奔逃。但逃出了日軍鐵蹄,卻逃不過「日本走狗」的罪名,這群金門鄉親又淪為國軍部隊的階下囚。靠著在大陸做生意的金門鄉親求情、幫助下,民國三十四年底,僅存的三百名馬伕終於獲釋返金。

李金昌返金後,又遇到抽壯丁打共匪,民國三十七年十月,他前往印尼三馬林達依親,從此落居印尼,成了落番的鄉僑之一。

在李金昌積極奔走下,金門縣政府特別於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十四日,為受難的馬伕豎碑紀念,這一段福建盤陀嶺上的馬伕血淚,才漸漸為人所熟知。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