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金廈緊急救援機制刻不容緩
小三通試辦即將屆滿七年,在往返金廈航班日益頻繁,尋求建立有效、可行的相互緊急救援機制益顯重要。
金門縣政府及金門縣消防局就為此,已數次呼籲並提案建請中央儘速建立金廈間有效可行之海、空難救助聯防體系,以提昇往來旅客生命財產安全之保障。
根據金門縣消防局指出,建立金廈間有效可行之海、空難救助聯防體系,因牽涉兩岸事務,屬中央權責,建請由中央與大陸協商建立救援機制,由地方政府配合辦理。或在中央政府督導下授權,由地方政府與大陸福建省就近建立有效之相互支援機制。或由中央政府授權由民間組織如紅十字會等類似之國際組織(如紅十字會金門縣支會與廈門紅十字會)或由地區成立類似救援協會之單位(如金門義勇消防協會與廈門義消協會),以非官方組織之形式商訂兩岸救援機制。
金門縣消防局指出,「災害防救法」於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十九日公布施行,建立三個層級的災害預防、緊急應變及復原重建體系,有關配套措施均已完備,近幾年更持續充實特種搜救與空中救災的能量,實國人之福。惟審視近年來所規劃及執行之災害防救政策與措施,對於離島地區的災害防救建設,與臺灣本島上有相當大的差距,這是處於離島地區的民眾,最迫切需要者。
金門縣消防局並指出,金門向廈門定點直航的小三通,是政府考量現實需求所逐步採行之德政,台灣本島往來金門的空運,以及往來金廈的客輪,再加上往來兩岸交易之漁船,海上的交通十分頻繁,有關海上救難之任務需求,益顯其重要性與迫切性。由於國軍的戰備任務及海巡署的緝私保安等特殊任務;復以金門縣政府海上救難能力尚待充實,若在兩岸水域發生重大海、空難,將無相關法規、標準作業程序及救難機制可資依循,人民之生命安全將無從獲得保障。
消防局指出,金門縣與臺灣本島各縣市距離遙遠,交通不便,目前雖依據行政院訂頒「災害防救基本計畫」、交通部訂頒「海難災害防救業務計畫」、內政部訂頒「風災災害防救業務計畫」及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指示,已與臺北市政府及臺中市政府訂定「區域聯防相互支援協定書」在案。對於我國領土範圍之災害救援事宜,可透過行政院國家搜救指揮中心調度直昇機或船艦支援救災,惟有關中線鄰近大陸海域之我方船隻人員,則無法救援,此為現況。
金門縣消防局表示,金廈近在咫尺,海上救難求助於遙遠之臺灣,實屬緩不濟急,人民生命財產之安全亦無法獲得保障。因此,如何迅速建立金廈航線間有效可行之海難救助聯防體系,提昇往來旅客生命財產安全之保障,勢在必行。中央應本於政府一體之立場,宜儘速協助金門縣政府建置有關海難救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