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新加坡金門鄉僑第二代莊心珍返金行收穫豐碩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專訪報導。
點閱率:609
字型大小:

首次返金於文化局舉辦返鄉視覺藝術作品展、第一位奪得新加坡文化獎的金門鄉僑第二代莊心珍,雖然視力相當差,走路必須借助柺杖,但執著於創作的她,未來希望能創作一些較震撼、較壯觀的藝術作品,可以自在的畫自己想畫的。

莊心珍老家在金沙營山,是該村唯一的一戶莊姓人家,父親叫莊金屋,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因為日軍即將登陸金門,剛結婚的父母與祖父母一家避難到新加坡,她也於一九四六年在新加坡出生。現在營山還留有當年莊家興建的番仔樓遺址。

在新加坡唸完高中後,莊心珍到小學教書、教華文,也跟著楊惠民學西畫。一九七一年進入南洋美專進修西洋美術,畫傳統的素描、水彩。教了十年書後,莊心珍覺得生活有些悶,一九七五年便留職停薪,前往英國倫敦深造,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九八八年因病變致視力嚴重受損後,莊心珍看不清一切,和她面對面,她也只能看到對方大約的輪廓,或是灰灰黃黃的顏色,但靠著執著藝術創作的精神,她勇敢面對未知世界。

莊心珍說,年輕時氣盛,喜歡柏楊、魯迅的作品,覺得「罵人罵得很爽」,因此,一九七四年開始寫文章後,她主要寫雜文,寫人的嘴臉。她也愛「老毛」(毛澤東)的詞作,「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佩服老毛的豪氣十足。藝術家中,則最愛擅長版畫的德國女畫家「柯樂惠芝」,因為作品技巧精湛,富想像力,刻畫當時德國百姓生活的艱苦、下層民眾的悲哀,充分反映時代精神。

莊心珍表示,這是第一次回到故鄉金門,以前只聽人說,金門人情味濃,貢糖好吃,每次金門組團到新加坡辦商展,她都會去現場購買金門特產,體會家鄉的滋味。

這回在金門的個展結束後,十二月十二日就要返回新加坡。此次返回故鄉,莊心珍有很多意外的收穫,原以為親戚只有阿姨、姨丈等人,後來又認到許多表弟、妹,連山西拌麵老闆都是她的表弟。

返金期間,較大的不習慣是金門路不很平,車子亂停,沒有完善的人行道給行人走,讓視力差的她走起路來相當不方便。不過,金門很寧靜,養老不錯,對老人的照顧尤其好。

對於好作品的定義,莊心珍說,不應只是重覆大自然的、單純描繪大自然的,否則用照相機就好,應該要能表達一點甚麼東西意念,引人共鳴的。

莊心珍也指出,畫畫也不只是畫美的對象,許多偉大的藝術,畫面不一定都是美美的,而是能引起深思,啟發生活哲理的,不過,要有心理準備,這樣的作品較少人有興趣買。

莊心珍認為,如果能不在意別人的想法,做自己,畫自己想畫的,是最幸福的人,但她現在的條件還不行這樣。她希望有一天可以自在的畫自己想畫的。

莊心珍笑說,以前寫作較尖銳,喜歡批判世間不公不義之事,現在火氣不像以前那樣大,也有些心灰意冷、有些妥協,所以較少寫那種批判的文章了。大多寫一些遊記、散文、小品,已出版十二本書,第一本書是「老樹昏鴉」,描寫倫敦留學生活的心情、見聞。

這次的展出作品中,「金珍密碼」算是較特殊的,都是用金針花打結綁成成人形,再塗上漆進行創作,沒想到後來一算,作品中竟有一百零八人,成了一百零八條好漢,莊心珍頻說真巧,也認為冥冥中註定。

莊心珍表示,煮湯時,她習慣將金針打成結,後來越看越像人形,給了她靈感,所以自一九八幾年開始,用金針做創作素材,後來擴及繩子、布、紙,都是製作人形的材料。莊心珍希望她的每一次展出,作品都有自己的思想,都能與觀眾做心靈交流,而不只是抄襲大自然。她喜歡嘗試不同的媒材、創作手法。對於這趟的返金行,她由衷感謝縣府和鄉親給了她這樣的機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