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特教發展有條件做得很精緻
學習出現障礙的孩子,在特殊教育的領域裡,障礙的程度相對是比較輕的,但在人數上,卻又是最大宗的。能否對學習障礙的孩子提供適當的教育,是一個國家文明與否的指標!
師大教授陳秀芬表示:如何確認孩子有沒有學習障礙,要靠教師專業的敏感度。要能做出正確的診斷,才能提供適合的學習環境和教學策略,讓每每個孩子都可以在學校裡很快樂地學習,不會被放棄!
「金門縣九十六年度特殊教育鑑定測驗工具評量研習」昨天在金沙國中舉行,為期兩天。主辦單位是金門縣政府教育局;協辦單位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承辦單位是金沙國中。由師大特教中心教授陳秀芬擔任講師。研習時數為十二小時。
陳秀芬表示,參加研習的教師,過去大多都使用過測驗工具(參加者以具魏氏智力測驗經驗者優先);研習的目的,主要是要協助學員更心應手地使用測驗工具,並做出合理的推論。因此,在研習課中,她讓每位學員都對真人的個案下判斷;她說,唯有真實也做過,才能確實地運用。
她表示,篩選出學習障礙兒童,目的是為了給他(或他們)適合的學習環境和教學策略,這樣才能讓孩子快樂學習,不被放棄。
陳秀芬表示,一個國家文不文明,要看該國能不能服務到學習障礙。台灣在學習障礙的教育上,在亞太地區屬於先進國家|應該可以說是亞洲第一,連日本、韓國都感到讚佩。
相對於台灣,金門在特教的發展上雖然進程較慢,但這是主客觀因素的限制所致。陳秀芬認為金門不大,教師又都很優秀、很認真,她認為金門有條件可以在教育的每個環節上,都做得很精緻。
她期許特教老師們不斷地接受「繼續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持續追求成長。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照著能力,照著興趣,依照可接受的步調,慢慢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