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島嶼觀察站〉兩岸大學的一些共通毛病/傅崑成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368

我們台大法律系的畢業生最近很「吃鱉」。許多老友見了面,都用半開玩笑的語氣說:你們台大的水準就是這個樣子啊?當然,他們說的是陳水扁的滿口LP、家族貪瀆、心胸狹隘與充滿仇恨。但是,顯然的,台灣的最高學府被看衰;台大的校友各個顏面無光;而整個台灣的大學教育似乎也已經證明了它的失敗。

那麼大陸的高等教育如何呢?其實,在我看來,半斤八兩,相差並不多。

雖然大陸因為幅員廣大,人口眾多,高校的數目逾千,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如果我們不以福建最好的廈門大學與台灣最好的台灣大學做標準,而以兩岸一般的大學來相互比較,程度還真的差不多。

因為兩岸大學的基本毛病,根本上很類似。

首先,大陸的一流大學的進口很窄,但是一般高校的進口並不窄。現在的大陸高校早已沒有了分配畢業生工作的義務。只要有錢,基本上總可以上個大學──當然,總體上來說,大陸的大學畢業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仍然比較低。這也正是為甚麼大陸當局一再增加高校數量,並要求名校不斷擴招的緣故。

台灣大學的進口則更寬,已經到了令人無法置信的程度,這就不表了。重點是,兩岸大學的出口也都一樣寬。只要上了大學,大概都畢得了業。這就為大學教育的問題埋下了伏筆。

在此前提下,兩岸大學生自動學習的精神,都很差。往往只是為了考試的分數而讀書。一些入學考試拿高分的學生,一句英語都說不出來。還有很多學生整天在玩電腦,只有考試前幾天才開始背老師提示的重點。如果要求交報告,也經常抄抄網上的文章交差了事,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至於在上課時看小說、發短信、聽音樂甚或睡覺的,那就更不必提了。

大陸的高校都有很多公共課程要必修。這和台灣的通識課程類似,只是時間更多些(占全課程學分的30%左右)。另外,各系的專業必修課程也往往太多,以致學生根本很難去選修其他系的課程。

其次,大陸的高校和台灣的大學一樣,不重視實習。相關的課程時間安排也不妥當。往往大一、大二、大三課極多,沒有時間實習,只在準備各科考試。到了大四,學校故意給學生排了很少的教室課程,但是,很多學生並沒有利用這些空檔去從事專業的實習,而是跑去參加各大學招聘會或準備考研究所、考公務員,甚至繼續玩樂虛耗;大四簡直已經形同虛設。

當然,高校太多,沒法子為學生安排好的實習機會,是兩岸大學共同面對的問題;或許不該責怪學生。但是,教育政策失靈,值得關切、需要改善是事實。

還有,兩岸大學的校區建設位置與實用性也常常不當。例如,欠缺為殘疾學生或病人提供的方便;有些建築外表漂亮卻不夠人性化;有些建築面積大但使用面積很小;更多的是沒有停車場的設計,校園車輛凌亂,造成危害。更必須一提的是大學的圖書館。除了少數知名大學,兩岸的大學圖書館大都不足以和先進國家的大學圖書館相比。不僅面積小、藏書少,而且常常用些外行管理員,造成研究、學習的落後。

總之,兩岸人民的大學教育問題還很多。我們實在難以期待這些問題能在短時間內完全解決。但是,看看前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大學的情況,或許我們就該有信心早日解決這些困難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