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遲緩早療通報率低
金門縣發展遲緩兒童通報率偏低,縣府表示,以今年度截至九月底,零至六歲的人口數為五千四百七十五人,通報人數八十人,其通報率僅百分之一點五(正常為百分之六至八),未來將加強橫向聯繫,提昇零至六歲幼童的篩檢與通報,快速掌握遲緩兒的人數,避免零至六歲幼童喪失最寶貴的黃金治療期,以降低家庭負擔及社會成本,擴展早療中心服務功能。
縣府指出,金門縣發展遲緩兒童通報率偏低,除加強各相關業務單位聯繫外,地區父母的觀念也要改正,由於部分父母怕子女被貼上標籤,因此不願承認,也不願接受子女是遲緩兒童的事實,以致於影響了及早治療的成效。
未來,將協調衛生醫療單位於健兒門診或施打預防針時,積極針對零至三歲年齡層的幼童,完成篩檢與通報,及早發現個案及早治療;請教育局加強六歲前幼童通報工作,並於地區幼稚園新生入學時,針對幼童積極完成各園所篩檢,一發現個案,即時通報早療中心介入提供相關服務;社會局則針對地區幼托園所加強幼童篩檢,以利個案及早進入早療服務流程。
縣府說明,「發展遲緩兒童」是弱勢中的弱勢,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定義,「發展遲緩兒童」係指認知、生理、語言溝通、心理社會、生活自理等發展有異常,或有異常之虞的零至六歲兒童,發展遲緩是個現象,不一定是疾病,但也可能是疾病的表徵。
為推動早期療育工作方面,目前縣府各單位分工情形為:社會局─規劃辦理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綜合規劃、建立疑似發展遲緩兒童通報系統並設立通報轉介中心,受理通報、諮詢、補助及相關資料蒐集與研究分析等福利服務相關事宜;衛生局─規劃辦理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篩檢、評估鑑定、醫療復健,及負責0歲至3歲疑似發展遲緩兒童之通報等相關事宜;教育局─規劃辦理發展遲緩兒童之教育、評估、輔導、就學權益、福利,及負責3歲至6歲疑似發展遲緩兒童之通報等相關事宜。
另外,縣府也依據「金門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實施要點」,成立「早期療育推動委員會」,積極推動有關金門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政策諮詢及服務系統規劃;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各項計劃之審議;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整合性專業團隊制度之推動;發展遲緩兒童之通報、鑑定、療育及相關服務等有關問題之協調指導;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資源整合;發展遲緩兒童療育服務之倡導及協調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