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佛也可練氣功修行又養生

唸佛也可練氣功修行又養生
氣功其實不難練?唸阿彌陀佛也成!用國語唸阿彌陀佛,不如用閩南語唸阿彌陀佛!
妙音學社內家氣功教學主持|黃英濱應金門佛教會之邀到金門傳授養生要訣時(十二月七、八、九日),曾指導佛教會會員及一般聽眾唸阿彌陀佛的氣功法。
黃英濱表示,用唸佛來練氣功,既簡單又有功德。用國語唸阿彌陀佛,因為字字都是平聲,不如用閩南語(台語或金門話)唸阿彌陀佛,因為閩南語的「佛」字是仄音。唸到「佛」字時,要把配合呼吸的沈降,把氣壓到腹部。
唸唸經即是練練功,練功卻毋須掛念!利用唸佛練氣功時,心裡不要想著是在練氣功。要把發音咬準,專心唸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每天固定一個時間練,能練上十分鐘或十五分都好。至少做三分鐘以上會比較有效果。
若是完全沒時間,利用洗碗、掃地,也可以練,但不用唸太大聲,只須配合速度和要領。
坐著或立著時,可出聲唸佛練功,但若是躺著練就不可唸出聲了,要改成用想的,或是非常小聲的默念;若是躺著唸出聲音,反而會傷氣。
不只是唸阿彌陀佛可以練氣功,手比「OK」也可以練氣功|那就是基本「手印」。
根據黃英濱所傳習的方法,「OK」氣功就是先用左右手搓熱,用右手的拇指與食指圍成圈,比出「OK」的手勢,但兩根指頭不需密合;左手也和右手一樣,比出「OK」手勢,將兩個圈圈(兩個OK)套起來,如此一來,人體的能量就可以自然運轉。
除了以食指與拇指做成「手印」之外,還可以改成以中指與拇指搭配,或用無名指與拇指搭配。兩手的圈圈相套時,圍成圈的手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自己發明。
據黃英濱的說明|食指手印與呼吸系統有關,鼻子不通時可以試試。中指手印與心臟系統有關。無名指手印與泌尿系統(膀胱等)有關。
做手印時,可以配合發出「阿~」的聲音(發音聲),把氣順著手太陰肺經震盪出去。練完之後,要蓋住肚臍,把意念放在腰後的「命門」穴調息。黃英濱解釋:人體就如火爐,蓋住肚臍,就像是點火,可以讓人體的循環系統發動。
通常在練完氣功,最後要再做一個「存檔」的動作,那就是把手帶到肚臍下方約四指的丹田。
如果覺得做手印還是很難,那麼散步也可以練氣功|方法是把兩手搓熱,走路時前後擺動,但要把意念放在兩手之間的氣場|一般人運動時如果沒有留意,氣就散了。做完運動後,還是要蓋住肚臍。
黃英濱表示,如果看到「紅嬰仔」(嬰孩)的「小鳥」(中支)舉起,那是非常關鍵的時刻!他說:那太重要了!小嬰孩不會有什麼「壞思想」或情慾,「小鳥」之所以自然站起來,是因為「先天之氣」發動了!
這時候,可以先將手搓熱,然後幫嬰兒由肚臍開始按摩,由內向外轉圈圈;圈圈由小而大,轉到三十六圈之後,再反方,由外向內轉圈圈按摩,由大圈圈轉成小圈圈;反方向轉完三十六圈後,回到肚臍,先做蓋肚臍的動作,然後再把氣帶到丹田。
黃英濱說,當人體的先天之氣發動之時,如果能夠依法練習,說不定可以練成「金剛不壞之身」,但必須從嬰兒開始。他說:先天之氣發動時,一般人不知道該如何運用,實在是太浪費了,應該好好把握!
如果是老人家有先天之氣發動的情形,上述的方法,可能會有回春的希望|體力、精力都會變好,樣貌也會變得較年輕;但如果不是先天之氣發動,而是情慾所致,也可以用上述的方法進行「反制」。
黃英濱的師承包括:常東昇、孟昭勳、傅淑雲。常東昇是中國國家考試的武狀元,外號「flying butterfly」(飛蝴蝶),是中央國術館的教官和警官學校的教官。孟昭勳的專長在少林工夫、奇門兵器和白猿通臂拳。傅淑雲是中央國術館出身,曾獲奧運表演銀牌。黃英濱自己曾任杏輝醫藥師團講師及地質調查所的老師。
金門之行,黃英濱教給金門民眾的簡易氣功包括:基本手印、發音聲、氣通命門和神闕。與松樹對話、唸佛訣、收式練習。氣機發動之應對、運用、調息、完整收式與存檔。
他表示,氣功對練的對象可以是黑松、水晶,或是太陽;這三種都可以幫助能量交溶。黑松以外的其他的樹木,則不能亂試。
他說,利用唸阿彌陀佛練氣功時,要真誠唸佛而不是想著練氣功;如此一來,既是修行又是養生。他希望在人生的最後關鍵,人們的最後一口氣,是用來唸「阿彌陀佛」,或想「阿彌陀佛」|一起往生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