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陳慶元:福建特殊地理成為文學發展有利條件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縣府報導。
點閱率:437
字型大小:

縣府昨日邀請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福建省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陳慶元(見下圖,陳榮昌攝)抵金,以「福建省的地理環境與文學」為題舉辦演講,陳慶元認為,就文化環境而言,福建省的三面環山地形,阻擋了先進文化對福建的幅射,但是,因為三面環山,生活安定,戰亂少,遇到中原戰亂時,福建恰恰是避風港,文人來此落地生根,因此,地理環境也為文學發展帶來較有利的條件。而臨海的地理環境,也導致福建海洋文學的產生,形塑福建當地人的海洋性格。

陳慶元指出,地理環境與文學有關,但過去大都是談及政治與文學的關係,從政治面向去瞭解文學發展,事實上,地理環境與文學發展,也有很密切關係。

以生活環境言,北方較南方惡劣,因為戰爭多,且往往規模大,所以北方生活較不安定,只要戰爭就會引發逃難、移民潮,向南方避難,因此,相對於北方,南方較安定,生活也較安逸。

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飲食習慣也有差異,北方較忌口,南方人卻甚麼都吃;南方人喝茶,北方人則吃奶酪。

另外,地理環境不同,宗教信仰也有差別。北方信仰較純粹,寺廟較大;南方信仰較雜,看到神、看到廟就拜,道教、佛教不分,廟宇相對下規模也不大。

而語言也因地理環境而有不同。北方是官方語言區,講的是普通話,即使腔調不同,也能溝通;但到了江南一帶,很多語言是不能相通的,例如福州話、閩南話各不相同,因為語言五花八門,以致影響到人際間的交流。

對於方言問題,陳慶元認為,語言會產生隔閡,如果體現、運用到文學作品上,若干地方話是很生動的,但卻會讓其他人看不懂;小說是俗文學,方言是其特色,這些方言,恰恰是最生動的東西,但卻是別人所看不懂的。

由於閩南方言五花八門,影響到小說的溝通,所以福建的小說發展較貧乏,從古到今也一直沒有很突出的作品出現。金門的文學創作中,小說也相對較欠缺,主要是語言不大為所有人接受之故。

陳慶元說,方言在福建地區是一特殊現象。文學作品若適當用方言,會增加地域特色,但若使用太多的方言,則會限制其流傳。不懂閩南語的人就看不懂,就會影響其傳播。所以偶爾使用方言可以,但若大部分係採用方言寫作,會阻礙向世界發表流傳的可能。

談到福建省的地理環境特色,陳慶元表示很特殊,首先,福建省是邊陲,與中央政經中心距離較遠,所謂天高皇帝遠,在古代,政令需要很久才能傳到地方。

其次,福建省三面環山,唯一較平坦的只有東南一帶,其他地方都很險峻,高聳的武夷山脈,就地理上而言,造福了福建人民,因為,雲層到此被地形阻隔,便會形成陣雨,土地因而較為肥沃;北風刮至武夷山脈,又會被擋住,讓福建天候不會過於冷冽。

不過,陳慶元認為,就文化環境而言,福建省的三面環山地形,卻阻擋了先進文化對福建的幅射。以前,福建、廣東都是文人被流放之地,許多被流放的文人,一提及偏遠的福建,幾乎淚下如雨。

但是,三面環山也有好處,因為生活安定,戰亂少。而中原戰亂時,福建則恰恰是避風港,文人來此落地生根,因此,地理環境為文學發展帶來較有利的條件。

南宋對外交通便捷後,福建因東邊臨海,成了另一有利條件,因為可以移民,到琉球、台灣,又可以吸收外來文明,得風氣之先。

臨海的地理環境,導致海洋文學的產生,也形塑當地人的海洋性格,因為時時要與海相搏,堅強勇敢的海洋人性格於焉產生。這是一種堅韌不拔的性格,亦即閩南人的特色─敢拚。

陳慶元表示,在金門,不只發展出海洋文學,因金門也是海島,昔日出入全靠渡船,所以也有海島文學的內涵。

而這樣的地理環境,也會造成移民、懷舊的心理。因為怕別人欺侮,也為了不忘本,所以都會教育子孫,祖先由何而來,是如何的了不起,也因此,金門有很多衍派,很重視自己的源頭。

陳慶元強調,地理環境很重要,金門人以傳統文化保存最好而自豪,也和位於兩岸間近大陸側的地理環境有關,他建議,未來金門文學可由地理環境面向進行研究。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