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圓滿落幕

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圓滿落幕
2007年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一連二天在金門縣文化局召開,昨日圓滿落幕,來自台灣和金門的學者、專家展開文化首長圓桌論壇、六大主題論文發表,以及討論兩岸閩南文化活動的交流與合作,期盼藉助專家探討後讓金門鄉親對於金門自己的未來能有更宏觀、更開闊的體察,借鏡閩南地區其他大學的發展經驗,深化閩南文化的研究發展,協助金門恢復昔日的文化地位,更讓文化的金門、文化的歷史,更有成果。
這項研討會第一天展開文化首長圓桌論壇,由金門縣文化局長李錫隆、新竹縣文化局長曾煥鵬、台北縣文化局長朱惠良等進行對話,昨日進行論文發表,主辦單位原本邀請中國福建福州、廈門、漳州、龍岩等地學者、專家五十五人參加,不過,申請小三通證件仍未核准,無法渡海交流,原本規劃的六場十八篇論文發表規模,因中國學者專家缺席下縮小為三場九篇論文發表。分別是:林瑤棋「臺灣閩南文化的危機」、陳麗娥「台灣廟會陣頭藝術」、廖慶六「試論金門家廟文化景觀」、陳瑛珣「清代台灣閩南移民家庭從暫居到定居的過程分析|以(張士箱家族文件匯編)為討論中心」、莊正己「台灣地區禮儀教育之初探」、董瑞芙「略論清代台灣社會特徵」、張清忠「金門傳統建築修護特色之研究」、吳賢俊「論異於客家的閩南文化、以閩南圓土樓二宜樓為例」、周賢欽「金門傳統建築形式特色彙整」。
文化局指出,閩南文化起源於中原,在福建融合了閩越文化,歷史上亦因海外交通的發達而與外洋相互交匯;近代以來則是僑鄉,有著南洋殖民文化的影響。金門,無論是宗族組織、歲時節令、庶民生活,或是傳統聚落、閩南建築、洋樓,是現今閩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加上近五十年的戰地遺蹟,更是未來我國申請「世界遺產」的潛力點,也具有極高的文化觀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