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安平何氏宗親金門祭祖尋根
「何斗」是人名還是地名?懷著「木本水源」的孺慕之情,來自台南安平的何氏宗親昨天赴金門展開尋根之旅,今天將參加在浦邊何氏家廟所舉辦的冬至祭祖及吃頭活動。
冬至祭祖是中國人的重要習俗,浦邊何氏今年的祭祖活動,多了一脈可能屬於同一血源的分支,他們是來自台南安平的何氏宗親。四十位安平何氏宗親來到金門,主要想釐清一個問題-究竟是他們的開基一世祖是名叫「何斗」-姓何名斗,還是祖居地叫何斗(金門的地名)?
台南安平的何氏宗親會成立已經第九年,目前有三百多位成員,在當地組織了「何氏安平斗公派下宗祠管理委員會」,並以「何斗」為開基一世祖。已卸任的總幹事何東志就是到金門尋根覓祖的前鋒;何東志是何氏安平斗公派下的第七世。
金門浦邊何氏的堂號是「廬江」,子弟分布在浦邊、何厝、呂厝、劉澳等。浦邊何氏與台南安平何氏之所以搭上線,是因為尋根探源的族譜展曾到台灣舉辦;何東志藉由該活動得知在金門有一支何氏宗親,便積極與金門何氏宗親會理事長何應松連絡,希望找到安平何氏的「木本水源」。
根據何東志所述,台南安平的何氏,可能是兩百多年前,由金門經新竹、嘉義,然後再到安平落地生根。
台南安平何氏的祖墓,從第一世到第四世,墓碑上都刻著金門,但神祖牌上並沒一世祖的名字;最早的神祖牌是何門陳氏梅的牌位-她生於清高宗乾隆壬辰年(西元一七七二年),卒於清文宗咸豐已未年(西元一八五九年)。
安平何氏的第六世何定祿遺有手抄的五代世系;其中,開基祖(第一世)的位置寫著「何斗」,第二世寫著何賜全、何賜圳。何賜全在神祖牌上的生卒年是清仁宗嘉慶壬戌年(西元一八零二年)至清文宗咸豐丁巳年(西元一八五七年)。
根據安平何氏紀錄的資料,何氏安平斗公派下的第六世子孫何國珍小時候聽他的父親何定福(第五世)說過,曾經有安平的友人,邀他(何國珍)的祖父何富(第四世)一起回金門探親;印象中,地名的發音聽起來像「ㄜㄚㄘㄨ」,聽起來有點像金門的「何厝」(哇處)。
安平何氏第六世何東海在金門當兵期間,祖父何吉(第四世)曾告訴他何家的祖墳就在「ㄠ ㄨㄚ」或「Oan」,要他去祭拜。
安平第六世何國猛、何國讚小時候聽何定福、何定祿(第五世)說過,安平何氏的祖先是由新竹、嘉義轉到安平(以上是兩對父子)。
何東志表示,以往族堂聚在一起時,常會論及家族血緣的本源。他的父親已經在去年過世,這使得他對祖先的懷念之情更加深切,因此一直想要尋根探源,找出家族的身世之謎,把小孝化為大孝。
這一次,安平何氏宗親共有四十人到金門參加浦邊何氏家廟的冬至祭祖活動,他們為第一次組團到金門「吃頭」感到興奮;希望這一趟的金門之行,可以找到更多的脈絡,以盡「慎終追遠」的大孝。
金門何氏宗親理事長何應松昨天到尚義機場歡迎安平的同宗,同行的人包括常務理事何朱武、何振耀、理事何小燕、何應進、常務監事何金鍛等。 何應松表示,今天,金門何氏宗親將會敲鑼打鼓歡迎安平宗親,陪他們到「羊角墓」(何氏位在陳坑的祖墳)去祭祖,並參加何氏家廟的吃頭活動。他表示,雖然在金門何氏族譜找不到安平何氏所要找的名字,但金門浦邊何氏的堂號是廬江,何平安平何氏的堂號也是廬江,血緣關係是錯不了的;更細的脈絡則可以慢慢再探索。
金門何氏的始祖(第一世)是何孝慈,字仲叔。何孝慈的父親何添清為「東澳」(廈門何厝)的開基祖,元朝時曾任大理寺評事。
何氏的「開閩鼻祖」是唐代的何衍,字德別;唐代時曾授「安撫節度使」,諡「忠竭」。
中華何氏是淵源於韓姓。傳說韓姓的先人韓瑊(韓國大夫)原本在被列在秦始皇的死亡名單中。當他被秦吏問及姓氏時,原本沒有戒心,只是指著河中的天寒水冷,以示自己姓韓,但秦吏卻由「河」聯想到「何」,讓韓瑊意外躲過一劫。從此,韓瑊便以何為姓,在廬江(今安徽省合肥縣南方)繁衍後代;這就是何姓堂號的典故。